金毓黻的个人履历

如题所述

金毓黻(1887年-1962年),又名毓绂,号静庵,斋名静晤室、千华山馆,辽宁辽阳人。
1907年,毕业於辽阳启化高等小学,继升读奉天省立中学堂。
1913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文科。
1916年,北京大学毕业。返东北,任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教员。其后任沈阳文学专门学校等校教员。
1925年,任奉天省议会秘书。
1929年3月,任国民政府东北政务委员会秘书。
1930年3月,任辽宁省政府秘书长。
1931年3月,受聘为沈阳东北大学大学委员会委员。5月,任辽宁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1931年底,即“九 一八”事变爆发后,为日军拘捕。
1932年夏,为臧式毅保释后,任伪满奉天公署参事官。冬,改任伪满奉天图书馆副馆长。
1933年10月,任伪日满文化协会理事,兼协会《满洲学报》主编。
1934年秋,任伪奉天通志馆总纂,兼东北大学史地系教授。
1935年1月,随臧式毅赴日本。
1936年4月,复往日本。
1936年7月,化名乘轮返国赴上海。随后靠蔡元培介绍,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任行政院参议。
1937年4月,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1月辞职赴重庆。
1938年春,任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主任。
1939年,在川北三台东北大学主持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
1941年秋,任东北大学史学教授兼文科研究所主任。
1943年春,与李济、傅斯年发起组织中国史学会。秋,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教授。
1944年4月,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5年9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仍任中央大学教职。
1946年夏,随东北视察团前往东北,并兼教育部辅导委员会委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东北区代表,视察东北文物。
1947年1月,辞监察委员及中大教授职务,改任国史馆纂修;4月教育部任为沈阳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秋,前往北平任国史馆北平办事处主任,并兼沈阳东北大学史学系教授。
1949年1月,国史馆驻平办事处并入北京大学,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教授,并至辅仁大学兼课。
1952年9月,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员。
1962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葬于八宝山民公墓
主要著作有:《渤海国志长编》、《辽海丛书总目提要》、《中国史》、《东北古印钩沉》、《辽会要作法》、《东北通史》、《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明代)等。编有《文溯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