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为什么冒死也要弹劾年羹尧?

如题所述

记得当年我看《雍正王朝》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孙嘉诚这一个人,就是这么一个忠君爱国,无任何私心的人为什么雍正就一定要送他去年羹尧那个必死的地方呢?难道雍正就不知道以孙嘉诚的性格,他去年羹尧那里几乎就是等同于送死吗?而孙嘉城难道就不知道雍正这是拿他来当诱饵吗,他为什么还要去呢?即使去呢?为什么还要如此的大义凛然呢?难道就不知道苟且偷生吗?说实话,那个时候我真的不理解,我不理解雍正为什么要那么狠,我不理解孙嘉臣为什么会那么傻。

直到现在我或许慢慢明白了,雍正其实知道孙嘉城的忠,但是也恰恰因为孙嘉城的忠,再加上孙嘉城作为清流党领袖的身份,才让雍正决定让孙嘉城去年羹尧那里试行“火耗归公”,他知道年羹尧不会让“火耗归公”在自己的地盘推广,他也知道孙嘉城一定会至死不渝地为他推广这项政策,所以年羹尧一定要杀了孙嘉城,但是这却恰恰是雍正想看的,孙嘉城一死那么清流党的官员们就一定会弹劾年羹尧,而天下的百姓也会一致的反对年羹尧,因为孙嘉城的忠与廉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也只有这样雍正才能杀掉年羹尧,也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落了个滥杀功臣的坏名声。所以在雍正的眼里虽知道孙嘉城的忠,但是与自己的王朝的稳定相比,孙嘉城却又算不得什么,而这也完美的窥视了什么才是“最是无情帝王家”。

那么此时的孙嘉城难道就不知道雍正的用意吗?我想他知道,但是他却还是去了,为什么?我想正如他当年与张廷玉所说的“

衡臣大人,我笑您小瞧了我,就我这么一个小小的京官,苦巴巴的熬资格,到老不济也能混个三品顶戴,我孙某若想吃这份安生衣食,又何必和阿灵阿大司徒翻脸,几乎身陷不测之地?张大人,你知道,皇上准了我的条陈,得益的是亿兆生民,受损的是墨吏脏官,就为这一条,孙某死且不惧,还怕这么一点小小处分?”

是的孙嘉城知道去年羹尧那里自己必死无疑,但是如果能让雍正杀掉年羹尧,这无疑得益的是亿兆生民,受损的是墨吏脏官。

想想看,就是因为年羹尧在西北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年羹尧在西北搞了什么年选,大肆提拔那些只知道贪赃受贿、鱼肉百姓的污吏。百姓才会生活得如此苦难,因为年羹尧国库早已空空如也,那么国库没有钱了怎么办?只能向百姓再征税,百姓哪有那么多的钱的啊!最后被逼得连自己的口粮都被那些当官的拿走了,你说让百姓怎么活?所以孙嘉城明知必死,他依然慷慨赴义,只要年羹尧死西北的战事就能快速平定,只要年羹尧死,那些贪官污吏就彻底的失去了靠山,这样百姓的日子就能慢慢的好起来了,也正是因为此孙嘉城去了。

“为民而生,为民而死”我想这是对孙嘉城最好的诠释,他这一生是那么的刚正不阿,是那么的廉洁奉公,又是那么的忠君爱国。不管朝廷如何亏待于他,曾经的朝廷因孙嘉城长相丑陋就硬生生的将他从一甲探花降为二甲,这对于那些为科举考试奋斗一生的学子们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但是对于孙嘉城却好似不是什么。也许在他的心里,他考科举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当大官,也只是为了能够为天下的黎民百姓说句话,做些事情,所以即使被降为二甲他也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做着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事情,他也依然忠诚地对待着皇帝和朝廷,他也依然在做着自己那廉洁奉公的清官。

可以说为了黎民百姓,孙嘉城可以毫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只求为民办事。他可以以小小户部主事的身份,就敢为铸钱之事与自己的主官打架,甚至敢公然的顶撞总理王大臣,为的是什么?是普通下的百姓,钱币的偷工减料只会让贪官得利,受损的只会是百姓,所以他哪怕知道皇帝不一定会听他这么一个小小的主事的话,但他只求问心无愧,只求为天下的百姓争取那么一丝丝的机会,所以他去了,最终他用自己的性命为百姓争到了那一丝的机会。

而到后面当百官都不敢去触怒此时如日中天的年羹尧年大将军的时候,只有孙嘉城站出来了,他又再一次用自己的性命去弹劾年羹尧,说出了那些王公贵族都不敢说的话,那就是年羹尧是大奸臣啊!为什么?为什么他明知道此时的年羹尧的权势足以让他死,他为什么还要去说真话呢?无他,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朝廷国库早已被年羹尧弄的空空如也,如果再继续下去大清不知道会走到何处,百姓不知道又会遭受什么样的苦难,所以他再一次站出来了,最终他也用自己的诚心跪在烈日的太阳下长达数小时,感动了上天,上天降了一场大雨证明了孙嘉城说年羹尧是奸臣。

最终孙嘉城还是死了,他死在他忠心了一辈子的雍正手上,他是死在了自己呵护了一辈子的百姓手上。但是孙嘉城死的是那么的心甘情愿,他知道他的死最终能够拯救天下的亿兆生民们,也能让那些墨吏脏官纷纷下台,所以他明知必死却还是去了,所以他明知雍正是想让他死他也还是去了。

或许他在意的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安稳与否,他在意的只是他心中的那份正义,他在意的只是他心中的那个“民”字,这或许就是孙嘉城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0
因为士大夫的对于自己信念的坚守,尽管观念是封建的,但是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