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娃电影观后感如何写

如题所述

“对于在深圳生活的人来说,苗疆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很远,远到可以想象出所有的纯真与美。对于在苗疆里面的人来说,深圳是一个遥远的城市,它很大,大到可以容纳所有苗家人的梦想。直到有一天,他们互相走进了对方……”电影《苗娃》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深圳与贵州苗寨之间的故事。生活在苗寨的留守儿童与打拼在深圳的父母亲人,他们如何演绎情感纠葛?现代文化如何深入与影响苗寨风情?亲情与友情又能否找到各自的终点与归属?电影《苗娃》将以跌宕的剧情,展现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9月6日,被喻为“新时代亲情大爱电影”的《苗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景区举行开机仪式。该剧由深圳、喀什、贵州三地联合出品,据南都记者了解,该影片不同于一般青少年电影的低成本投入,制作方投入了千万资金,在深圳与贵州黔东南苗寨两地实景拍摄,预计影片将于2014年春在全国院线上映。
0 1 电影以苗族儿童天籁般的歌声为情感线索
该电影由少年情感电影导演郦虹执导,携手翁虹、郑毓芝、李木子、许凝、雷燕、戴佳佳、姚宏合美等演员。
郦虹曾与张艺谋合作过《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多部展现亲情的影视大片,被媒体誉为拍电影的“儿童教育家”。她向记者介绍,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但展现的情感世界却极为丰富。电影讲述深圳某杂志社摄影师陶桃来到西江,发现了一个双耳失聪的小女孩米往家有三兄妹,父母为了治疗米往的耳病,外出打工2年不回家,留在家的三兄妹相依为命艰苦地生活着。米往的家庭引起了摄影师的关注,在摄影师陶桃的搭桥和帮助下,深圳一家慈善机构决定无偿为米往提供昂贵的人工耳蜗。米往的病治好啦,她的妈妈爸爸又都回到苗寨,开了一家农家乐,为游人唱苗歌跳苗舞。米往幸福的生活在苗寨和父母的身边。
该电影主要着眼于当下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但无论切入的角度还是高度,都将远超同类影视作品。据第11届“华表奖”获得者、《苗娃》编剧潘富荣介绍,这部影片并不是采直接反映贵州苗寨留守儿童生活这些略显老熟的套路,而是以苗族少女那富民族特色的天籁歌声为情感线,并一直贯穿整部影片,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
郦虹表示,该片虽然讲留守儿童的艰辛,但始终洋溢着欢乐,影片不但有天籁般的清音苗歌,还将尽情展现美丽的苗寨风光、精美的民族服饰及淳朴的民族风情。她评价《苗娃》这部电影,是用民族的声音召唤亲情回归的视听大餐,是一部真正的青少年艺术电影,是一部重塑社会价值的心灵绘本,更是一幅描绘新时代人文关怀的情感画卷。
0 2 给观众对于公益和亲情的思考带来另一种全新的思路
作为《苗娃》投资摄制方,深圳零点星传媒集团董事长、喀什零点星文化传媒总经理卢茂新认为,《苗娃》这部电影,是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剧以及人口流动失衡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漂泊于城市中的外乡人与亲人们千里相隔的现实的基础上,探讨亲情的关系与亲情的意义,思考关于人性的尊重,关于生活的本真,关于我们心中必需的公益的那些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电影用镜头呈现那些背井离乡忙碌在城市中用汗水和对生活的期盼支撑起的内心;用镜头挖掘生活中那些被忽略但却震撼内心的人性光芒;用镜头诠释“尊重”对于那些城市建设者们的真正意义。同时,故事在城市和村寨之间穿梭,喧闹与安静两种不同生活状态强烈对比,原生的苗寨风光、摄人心魄的苗歌等淳朴、清新的民族元素,会让每个身处浮躁社会无暇顾及自己内心的人们,重新思索到底什么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意义和最初的美好。
他还表示,《苗娃》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还是演员的阵容上都不同于其他公益亲情电影,希望能够引导中国电影市场对当下亲情、尊重、生活、公益事业的思考与积极回应,借此重塑社会价值,倡导人文关怀,也希望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一股大爱风潮,不仅是让孩子们有接近自身的电影看,也让成人能通过电影进一步关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著名诗人梁小斌为片中歌曲作词,他在探班的过程中说这部电影利用大山中的生机与力量与祖孙三代之间情感的强烈碰撞也许会给观众对于公益和亲情的思考带来另一种全新的思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