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是太虚法师的继承人吗?

如题所述

  不能好印顺法师是太虚法师的继承人,因为印顺法师的思想和太虚法师有本质区别。

    以印顺长老的“人间佛教”概念,虽然受太虚大师“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之启发,但两人的知见和立场是截然不同的。印顺长老思想之“人间佛教”概念在实践中的推动,也与太虚大师传承给赵朴初先生并发扬光大、延续至今的人间佛教事业,全然两路。

    不少反思者视野中的台湾地区或称印顺长老一系的“人间佛教”,可谓是“人本经验主义佛学”与“世俗化学术佛学”的代表,这些都是偏离佛法的主体性与本位性的,是在人的智识上用功,是在人间生活中寻求生命的价值之道,是玩味人类心智的文化游戏,不是真诚地为永恒性与绝对性的生命实相进行严肃地如实体悟与观照。印顺长老虽称初心为“回归佛陀本怀”,如今盖棺定论之际却多显违背佛陀解脱本怀之处,实则种下了他自己所反对的佛教浅化、俗化、矮化的种子。更有评论称,印顺长老之“人间佛教”,既非佛教的声闻乘教法,也非佛教的菩萨乘教法,而是一种孤立无依的相似佛教。

    固然,印顺长老一系的“人间佛教”在当今的经济实力及其相关影响力占据优势,但佛法弘传不是比谁胳膊粗力气大,用的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谁势力大,谁代表的就是“佛陀的本怀”。像程恭让教授所声称的,自己一方才能“更好地实现佛陀的本怀”,才能代表“汉系佛教的宝贵正资产”,才能代言“今后佛教的体面尊严、前途和命运”——承上所述,谜一般的自信让人贻笑大方。

    从佛教学术角度看,释印顺堪称划时代的一代大师,著作等身,而且他对佛教圣德的矢志探求,可以说是一个向道者!

    有人这样评价印顺法师——

    “从佛教思想上看,释印顺不愧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探索者!他试图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探索与表达现时代契理契机的时代佛教,虽然从大乘本位看,并没有成功,甚至似是而非之说为主,但必须承认,他给我们后来者提供了很多的重要教训和经验。

    “从小乘本位看,他是一个有更大关怀的进道者!他判阿含佛教为第一义悉檀,以其作为根本佛教来理解、抉择一切佛教,远不止于此,他以更大的悲心,试图引导声闻乘走向大乘,所以说是一个进道者。

    “从大乘本位看,遗憾,他是一个迷失大乘方向的失道者。他一直坚信自己是大乘信仰者,但实际皈依并不完整,否定大乘经的佛说性,颠覆大乘作为根本佛教的地位,判定大乘道非佛安立而为后世佛子在“永恒怀念”中的发展构造,以凡夫身构建一种所谓的人间成佛之道,即“人间佛教”,等等。因此,他不在大乘道中,他是大乘的失道者!甚至还可以说,客观上他是大乘佛教乃至全体佛教的坏道者,是佛教圣道中的“狮子虫”,虽然主观上他不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0
佛教是实践的宗教,信,解,行,证,没有信仰,佛法怎么可能去实践,怎么去解行并进,怎么可能去证果!!? 不实践又怎么增强信心?难道大家都最后做脱离实际,想当然张口就来的"学术僧"?

作为一个法师,是不该说出那些话的!就是一个世俗学者,也至少不能张口就来的靠不住的想当然来做学问!基本信仰没有,就不可能去实践证果了.种种变相的指责,在具体问题上实际佛陀的神通智慧乃至联六道轮回他都怀疑不信?!谁也没资格拿这个做人情吧!

现在大陆佛教刚过劫难,正是信仰初步恢复的时候.想当然的乱切割,动摇信根不是一个法师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危害很大的!

太虚大师两次专门撰文批判印顺法师的印度佛教史,并明确否定想重写.看起来印顺法师虽然是太虚大师的弟子,但在方法论上是完全不同的.太虚大师指中国佛教的问题是组织管理制度等问题,及如何发挥大乘佛教特色与现代社会融合问题,是完全从实践考虑的,而印顺却是对佛教基本教理和信仰做想当然的切割,这也不是人间佛教,这是书生做的学术佛学.看来印顺的很多书初学至少是不适合看的.

佛教是实践的宗教,信,解,行,证,是基本次第.解行并进是基本方法.大家还是按照历代无数实践证果的菩萨大德们的开解为指导,坚定信心,依佛教导,亲修实证,自利利人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2-10
印顺长老是太虚大师的弟子,两个人的佛学思想可能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以转变清朝以来的佛教多流於赶经拜忏这种丧礼佛教的流弊。但并不能说一样或是有后者继承前者并发扬光大的关系。

不过两位大师都对当代汉传佛教,尤其台湾佛教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四大山头中的慈济,除了证严法师是印老的弟子之外,慈济的种种公益活动便是印顺长老人间佛教的实践,而法鼓山建设人间净土的思想,圣严法师也直认是脱胎於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而佛光山倡导人间佛教,我虽然没深入了解,但应该也跟太虚大师的思想有关系。
第3个回答  2012-11-28
确实不错,但不可全部依附
第4个回答  2012-05-04
印顺导师(1906—2005年),俗名张鹿芹,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以智慧深广、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而享誉当今佛教界和学术界。法师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导师是现代中国佛教僧人当中居于第一位的理论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或者说他是太虚以后居于第一位的理论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都知道台湾有两位法师,一位称为大师,一位称为导师。大师就是星云大师,导师就是印顺导师。导师有指导、教育的意思,也表明他的思想理论是被大家认同的。他对近代汉传佛教的影响是全面性的,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性格」、慈济证严法师的「人间菩萨招生』、法鼓山圣严法师的「人间净土」、均受了根本性的影响,而这影响也渐遍至中国大陆佛教界。
印顺导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行世,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并深刻影响了汉语佛教学术研究的走向。印顺法师和吕澄先生,被学界普遍誉为“二十世纪汉语佛学研究的双璧”。
印顺导师曾说「我不属于宗派徒裔」,又说「我不是宗派徒裔(也不想作祖师)」。 所以,如果想以宗派的观点来认识印顺导师,说他是属于哪宗哪派,或者说他是自创一派,可能都不恰当。 甚至他也不认为自己是「讲经论的法师」、「为考证而考证、为研究而研究的学者」,他只是想从教典中「条理出不违佛法本义,又能适应现代人心的正道,为佛法的久住世间而尽一分佛弟子的责任!」
导师一生治学,范围极广,首探三论、唯识,精研阿含、律藏,对《大智度论》的用力尤其扎实,对于阿毗达磨、大乘论书,对中国的天台、华严、禅、净,也一样地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由于印老博综整体的佛教,从教团史及思想史的立场,把大小乘各宗的来龙去脉,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谈任何问题,都不是从向来佛教学者的一宗一派的观点出发,而是说出问题的根源及其发展的过程。因此,当他探讨净土,就有人以为他是否定净土,当他探究唯识,就有人认定他是破坏唯识,当他探究密教,就有人觉得他是讨厌密教,当他肯定巴利语系的南传佛教,就有人误以他是反对大乘佛教,当大家发现他赞叹阿含及中观思想的纯朴,且在缘起性空的论点是彼此非常接近而系同质之时,就有人以为他是特别喜欢阿含中观而小视其他经论。尤其大家知道他曾在三论的文献中下过一番工夫,就认定他是三论宗徒。由于他将印度大乘佛教,分为中观、唯识、唯心的三大系,名为性空唯名,是指《般若经》及《中观论》等;虚妄唯识,是泛指《摄大乘论》、《成唯识论》、《解深密经》等;真常唯心,是指如来藏系统的经论如《楞伽》、《胜鬘》、《维摩》、《华严》、《法华》、《涅槃》等经及《宝性》、《起信》等论。他指出中国佛教除了三论、唯识,几乎都属于第三期的真常唯心系统,就认为他贬低了真常思想,也看轻了中国佛教。
对于他的种种误解,有的形之于文字,有的仅在口头议论传言。其实他是无辜的。问题是出在他涉及的论点太多,他的目的,不在于作学究式的为学问而作学问,他是希望为两千数百年来的佛教作一番正本清源的工夫,希望为后起的学佛之士,不要以误传讹,不要笼统漫汗,人云亦云地糟蹋了佛的正法,以致于引生诸多的误解。
印顺导师弘扬佛法的信念与立场在于,“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导师一生倡导和阐发“人间佛教”思想,对当代汉传佛教界尤其是台湾佛教界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遍布全球的慈善组织慈济功德会创始人证严法师即出自印顺门下。由于印顺法师对佛教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和贡献,二十世纪下半叶被称为台湾佛教史上的“印顺时代”。
印顺导师,一个对佛教和众生有着无比慈悲和智慧的三藏法师,对汉传、南传、藏传佛教教理有深入认识和体悟,厘清乖谬,还完纯正佛法,为正法住世延续,续佛慧命的千年难得一遇的伟大法师。
印顺导师生于一九〇六年,走过二十世纪中国的苦难,颠沛中志向佛法探寻,承继民国高僧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在常年的阅藏、讲学与潜修中,著作质精而量多,于『全体佛法』作提纲挈领之介绍,为现代佛教指出『人间佛教』的思考方向,为中国佛教点起当代的光源,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这句经文开启了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法门,将佛教“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落实到人间,大师先知智慧,为当今佛学研究宝藏。印顺导师传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5275538.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