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鱼塘怎么养鱼

我家鱼塘有两块篮球场那么大,不知道要养多少鱼才合适?养鱼要怎么养?请教我,谢谢

1、混养种类

鱼的种类比较多,比如说草鱼、鲢鱼、鲫鱼、鲤鱼等等,那么我们不可能一个池塘只养一种鱼,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进行混养,但是混养是有条件的,有些鱼是不能混养的,因为它会将刚生产的小鱼全部吃掉,成为它的美食,而一年下来基本上就没有小鱼的存在也就是说你放进去多少鱼收获的时候还是只有多少。

这个也就很多人存在的一个误区,它们会将鳗鱼和这些鱼放在一起养,结果发现鱼塘的鱼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在鱼塘放鱼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哪些鱼会吃什么,会不会吃小鱼等等之类的,这样放养的时候就不放在一起养就好了。

2、池塘环境

不同的鱼对池塘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鱼水不能太深,一般最深也就是两米左右,同时水温要保持在十五到二十度左右。在放鱼之前,我们需要将鱼塘里面的杂物、淤泥等等东西清理出来,尽可能的抬高河床,然后在池塘周围撒上一层生石灰用来消毒,最后等消完毒之后才能重新注入新的水源。

在放鱼前一周可以投放一些基肥,这样可以促进水肿微生物的生长,让鱼有足够的食物。而很多人养鱼基本上就是在原本的池塘里注入水然后就将鱼 放入池塘,结果发现没过两天,买回来的鱼中都漂浮在水面上了,所以一定要记得清塘和消毒杀菌。

3、投喂饲料

很多人认为鱼只要放进去,然后扔点草就会长大,其实如果只是单单养了草鱼的话,你可以就只喂草,但如果你想要草鱼长大一点长的快一点,那么也是需要用到一些别的鱼饵和饲料的,比如说酒渣或者是专门的喂养饲料。

而且还有很多人觉得鱼它会吃一些别的动物的内脏或者说是便便之类的东西,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只是吃由内脏和便便所产生的微生物而已,所以并不是只要你把这些东西投放到池塘里面就行了,如果扔进去有一段时间里要记得将这些东西打捞上来,如果池塘水太臭了还需要换水,不然会出现大量死鱼现象,最后就是投喂酒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不然鱼它比较蠢,会醉死的。

4、饲养密度

很多人以为在池塘中放的鱼越多,到时收获的时候鱼肯定也越多,放进去的时候一样大,那么等收获的时候肯定也会长大,其实这都是错误的。

一般一亩池塘最大饲养量为一千八百条,也就是说绝对不能超过一千八,不然鱼塘密度太小会导致它们在水中严重缺氧,造成鱼塘中的鱼大面积死亡,而且饲养的种鱼大小要比较匀称,这样等到收获的时候池塘重的与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同时也会与很多的小鱼,这样的小鱼有可以用作鱼种,再次进行放养。

扩展资料:

防病防灾

养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病害和灾害。鱼的常见病害有很多,但我们主要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平时的饲养中拌入适量的增强抗性或防治病害的药剂进行投喂。灾害主要是污水灾害以及水灾和旱灾,对于污水排入到养殖区域这个损失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周围污水的排入情况,并且加强管理,以及进行污水净化处理。

而自然水灾和旱灾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它轻则导致鱼群逃离,重则鱼群大量死亡,我们可以在养殖区域附近做好涨水警报系统,并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做好搬网、提网和沉网准备,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资料:池塘养鱼-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养鱼环境。即你所在农村的鱼塘交通是否方便,附近是否有水源和电源,养殖用水的水质和水温等是否适合养鱼。

    天然饵料的来源和人工饵料的供给情况。所谓天然饵料是指水体本身所生产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草以及野杂鱼类、小虾等。人工配合饵料是指根据不同鱼类所需蛋白质、脂肪、糖类不同而配制加工的硬颗粒饵料。

    鱼种供给情况:主要考虑是自已培育鱼种还是外购鱼种,如果外购,则应考虑运输距离、鱼种质量等。

    产品销售。这一条是我们整个商品鱼养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养殖商品鱼成本多高,当地市场价和批发价是多少,是否畅销等等。只有商品销出去,我们的劳动才能有回收,才能获得利润。

扩展资料:

鱼塘是指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一般理想的池塘,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光照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以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

日常管理

1.加强巡塘: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活动行为。尤其是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避免泛池死鱼情况发生。

2.控制密度:应做好轮捕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以免进入梅雨期渔塘载鱼量过多诱发各种病害。

3.管好投入品:梅雨季节饲料、渔药、肥料等投入品极易发生霉变,这些投入品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可使用过期的配合饲料或药物。

4.其他管理工作:做好养殖日志,完善三项记录。还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鱼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9

养鱼当然除了放苗还有很多的问题。总结有几点。

1、清好塘。2、放好苗。3、调好水。

从这六点是根据养鱼的每个时间段进行的。

1、清好塘。

如果两年以上没有干塘的池塘,建议先干塘,然后晒塘半个月。晒塘一般在3月份。晒到池底的泥巴开裂,但是没有晒到发白的程度。然后加水30cm,用石灰80-120斤/亩,全池消毒。(用强氯精也行,但是效果没有石灰好。)消毒后5-7天加水,最好加河水,没有条件的可以加井水,水深到1.2米。

2、放好苗。

选择优质的苗种,特别是针对草鱼。放苗前需要对苗种进行消毒,用硫酸铜或者高锰酸钾。这样既能消毒也能预防草鱼后期的虫病,特别是锚头蚤。放苗到池塘中后,开始会有一批鱼苗因为运输导致死亡,这是正常情况。

3、调好水。

高密度养殖的时候,鱼苗在水里是需要充足的食物。这段时间需要进行肥水,用芽孢杆菌和光合菌进行肥水,让微生物和可食性的虫繁殖。这样一来鱼就有食物,并且由于微生物和可食性的虫大量繁殖,同时也会抑制有害菌和有害虫进行繁殖(不同菌、虫的空间竞争,互相抑制)。

先对池塘的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进行全面测量评估,看看此水适合养何鱼,再根据你们当地市场,确定出主养鱼,再计算好配养鱼,一般一亩放2000尾就很多了,鉴于你没有经验,少放点放上1500条就不错了

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拓展资料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在确定要养鱼前首先必须考虑的几个主要的养鱼条件:
一、 养鱼环境。即你所在农村的鱼塘交通是否方便,附近是否有水源和电源,养殖用水的水质和水温等是否适合养鱼。
二、 天然饵料的来源和人工饵料的供给情况。所谓天然饵料是指水体本身所生产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草以及野杂鱼类、小虾等。人工配合饵料是指根据不同鱼类所需蛋白质、脂肪、糖类不同而配制加工的硬颗粒饵料。目前我市池塘精养饵料大都直接从饵料生产厂家购买。根据饵料供应情况来确定是高密度精养,半精养和粗养。
三、鱼种供给情况:主要考虑是自已培育鱼种还是外购鱼种,如果外购,则应考虑运输距离、鱼种质量等。
四、产品销售。这一条是我们整个商品鱼养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养殖商品鱼成本多高,当地市场价和批发价是多少,是否畅销等等。只有商品销出去,我们的劳动才能有回收,才能获得利润。
以上四条,是养殖户在确定养鱼前必须认真考虑的。
其次要确定你想养殖的鱼种,目前国内养殖产量前五位的淡水鱼类有鲤鱼、鲢鱼、鳙鱼、草鱼、鲫鱼等。鲤鱼,养殖品种很多,有普通鲤鱼、丰鲤、镜鲤、红鲤、德黄鲤和黄河鲤鱼等,常栖息在水体的底层,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鲤鱼性情温驯,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很强,分布广,繁殖率高,生长快,肉质鲜美。鲢鱼,又称白鲢。多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活跃,善跳。鲢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如各种硅藻、金藻、隐藻、黄藻和甲藻的大部分种类,在鱼苗阶段也摄食浮游动物。由于鲢鱼直接摄食浮游植物,食物链短,生长快,成本低,是主养鲤鱼草鱼池中搭配的最主要养殖品种。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常生活在水体的上、中层,喜成群游泳。性情温和,游泳较迟钝,易于管理和捕捞。鳙鱼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角类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草鱼,常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力强,贪食,是食草性鱼类,因而得名。主要食料是高等水生植物和部分陆草,其中以高等水生植物的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眼子藻、浮藻、芜藻最喜食。但在幼鱼阶段,食性完全不同,主要摄取动物性饵料,如轮虫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等。草鱼饵料来源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优良的养殖品种。鲫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是杂食性鱼类。适应性很强,能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繁殖。适宜于在池塘中养殖的生长较快的养殖品种有湘云鲫、银鲫等。
最后确定放养模式,鱼种应尽量早放养,当地水温稳定在5~7℃以上时既可进行。放养时要浅水放养,水深在0.5米左右,随着气温、水温升高逐渐加大池塘水量,到6月上、中旬达到满水位。放养模式多种多样,应根据池塘条件、计划产量、养殖品种等来确定。再就是了解影响饵料系数高低的各种因素,对合理掌握投饵、节省饵料、最终降低饵料系数是十分重要的。投喂技术亦是重要一环。
第4个回答  2018-06-26
一个十亩左右的鱼塘,想问一下,养殖四大家鱼年产值一般有多少,怎么样搭配养殖,养殖什么鱼经济效益最好,挣钱最多?对于鱼塘而言,混养价值最高.淡水鱼混养是在水库、池塘投放鱼种的过程中,逐年增加异种、异龄鱼的混养比例的-种饲养方式。从目前鲜鱼市场看,淡水鱼混养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淡水鱼混养的好处有。 ( 1 )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 2 )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 3 )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水体中除投喂-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 4 )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 5 )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