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跟我讲讲,禅宗所言,明心见性,立地成佛,究系哪个佛?

承前个提问: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如个人对答案的评价:无意辩驳诸佛理。不过,回答中可初见佛所谓真心妄心之分别。谢谢。个人乃继续发觉贪嗔痴慢之作用于人身是了。
吾所想了解一下,此种想法,此种诀择,应列在佛学瀚海的何位置?假使保持这种诀择始终不变,能得何成就?
凡夫学佛未必一心为成佛,多为能深明人生义理,理顺诸种烦恼,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试问,抱此目的学佛,能得何成就?请赐教。

一切有情,分为“六凡四圣”。六凡者: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圣者: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凡圣的区别在于:是否解脱生死的系缚。
我等凡夫,无量劫流转生死。是因未断我见之故。若我见未断,执“意识心我”为真常,必然对“我”有贪爱,必然不能舍我。进而,对“我所”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有贪爱,不能舍弃。比如楼主这种想法:贪嗔痴慢疑妄一样都不愿舍。这样,必然流转生死。其实,不惟楼主,古今一切伟人、思想家、科学家等等,若未能断我见,同样如此,同样是生死凡夫。这样,所处位置就在“六凡”中的第二位:“人道众生”。
得人身,在六凡之中极为殊胜,修罗道及三恶道且不论,就算六凡中第一位的天人:如“上帝”“真主”“玉帝”等等,也不一定就好于得人身。
其一:得人身就有机会闻佛法,而天人,往往因寿命极长久,知道有佛出世,起心动念欲随佛修学。只需懈怠几日,再来人间时,佛已经入灭。另外,天人福报深厚,所得五欲之乐不是人间可以想象。又因寿命长久,难有“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之感受。因而极难生起出离心,往往不愿修学佛法;其实,世间人中,生平顺利,福报好的人也难学佛,这是学佛的重要起因之一“出离心”。佛说小乘最初级的道理:“苦集灭道”四圣谛。如上之人,难以感受人生的“八苦”,难有学佛的因缘。所以,天人更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天人,福报享尽之后,往往直坠地狱。
其二:人间是学佛最好的道场。人世间有种种众生受苦,菜市场上的鸡鸭鱼,死期可指;贫贱为生活奔波的人,病重无药的人,居高位颐指气使的人等等。即是学佛人修六度的因缘。若在诸天,如是等人及畜生皆无。如何修集福德资粮?所以,天界修一劫,所得福德不如人间修一日。故人间是最好的道场。
虽已定位于凡夫中数一数二的优胜处,然而,若因无始劫以来所积贪等习气坚固,造作种种不善因。则寿命终了之时,坠于恶道几乎是必然。何以故?得人身是严持五戒十善的结果。最起码,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严持五戒十善,或者严持其中的大部分。若有破坏,都能忏悔,知非而改。这样的人,可以想见,连出家僧宝也不一定都能做到,何况世俗中人?所以佛说:“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抓中土”。能否得人身,与道德高尚没有直接联系。只不过,道德高尚的人,若持戒则更容易不犯。或者行为暗中合于戒律。
在佛法中,如能有所成就。如上篇所说:以信而入,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否则,即成学问,而且,这一类学问,必然错解佛法。终无实益。

问题补充:
不愿成佛,是未发菩提心的原因。不能发心,是因不知三宝功德,不知生命实相,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或坠常见:以意识心我为轮回主体;或坠断见:以为仅有一生一世,无真无常,是为断灭。
致于人生的烦恼,财物、名利、境遇等等。仅是“世间法”。无论如何通达,终归老病死。这不是佛法的目的。是人天善法的目的:比如布施,无论那个乞丐是否骗子,你给一点,来世都会万倍回报,比如帮助别人,令人安稳,离苦得乐。则来世不会为生活奔波。生于富贵家。如是等等。当然,这是要保住人身的前提下。如果失去人身,先生于畜生道还债(多生以来所食肉食,若有未还而因缘聚会,则多劫在畜生道中偿还。经云:“八万劫来,未脱鸽身”)。罪报受完,再得人身时,则往昔布施之福德不会损坏。得富贵安稳之人生。
若信根未具,以为虚妄。只愿人生丰富多彩,欲望满足。则何必求于佛法,可以求于“心灵鸡汤”、“卡耐基”的人生哲理、乃至与“厚黑学”等等。不过,这些都是无常坏灭,乃至饮鸩止渴。百年之后,即见分晓。

标题所问回复如下:
菩萨从发心开始,直至成佛;共有五十二阶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妙觉位。
其中,第七住位明心;第十住位见性。可见,明心见性仅在第二十个阶位,尚有三十二阶位没有进修,离成佛还很遥远。
又:圆满五十二阶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无量数劫)。
其中,初信位至初地位,一大阿僧祗劫;初地至八地,第二大阿僧祗劫;八地至佛,第三大阿僧祗劫。可见,明心见性尚未圆满三分之一的路程,离究竟成佛还很遥远。

禅宗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是指成就究竟佛,在“六即佛”中,处于“分证即佛”之前。之所以讲“见性成佛”,是因为:
明心见性具足,即能在成佛的道路上永不转退。方便说为“见性成佛”。其次,妙觉位菩萨出现世间成佛,要示现“成道”一相:在菩提树下也要经历“明心见性”这一关。复次,妙觉位菩萨明心见性与六住位菩萨明心见性,所明之心,所见之性,在体性上无二无别;无非前者已经究竟清净,后者尚有无量污染种子需要修除污染性。再次,明心所明之心,是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真心。此真心,一切有情皆是同一体性,即是“法身”、“如来”、“真如”、“涅磐”......即是佛法第一义谛。
因此,若能明心,即能真正进入大乘门,永不转退;即能入菩萨数,真正实修六度万行;即能同时成就解脱功德;即能真正发起般若智慧;即能渐渐通达大乘,了知“如来真实义”。如《心经》所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开悟明心,发起般若智慧,实修般若波罗蜜,是一切诸佛之所以成佛的原因。可见,明心在成佛的道路上,是“凡圣”的分野,是“里程碑”性质的一关,极为重要。

宗门是指禅宗,教下是指佛教中除禅宗以外的其余法门。二者合称“宗教”,这是汉语“宗教”一词的原本意义。后因西方文化进入,“宗教”一词失去愿意。成为泛指。

关于开悟明心,末学熏习善知识宣说,整理而得如下浅见,供楼主参考:
http://hi.baidu.com/t%C9%EE%C9%EE%BA%A3%B5%D7%D0%D0t/blog/item/c7a4133577d2da8ca61e12ae.html

愿一切学人早证大乘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7
禅宗直透法身,成的是法身佛!!

且莫将佛法当普通学问来学,切莫妄图愚昧成为一个佛学家,佛法是必须通过自我观照,依教实修才可能了知一二的。没有实修佛法,不会有真正的成就的。

另外,可参见末学的文章:《实修禅定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CA%CD%BB%B6%D1%D5/blog/item/4f83d17f01290c300dd7da20.html

第2个回答  2009-11-18
禅宗明心见性,立地成佛,证的是法身佛。但并这非自外而得,而是本来如是,所以有些经典,尤其是般若部的会说无证无得,意义在此。

有少数根器非常利的祖师,当悟境现前,见性之后,能安住在悟境当中而不退失,根器没那麼利的人,虽然开悟,但悟境会退,所以禅宗后来会有三关之说,或是开悟之后要去保任圣胎,不是没有原因的。悟境虽会退转,但所悟所证的是不会退的,也因此在往后的修行上方向不会走偏,这是禅宗殊胜的地方。

其次,「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这跟六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麼长。」或是金刚经说:「不取诸相,如如不动」皆是一个道理。

六根时时刻刻皆在缘六尘生六识,虽各各假名为根尘识,可是根尘识皆是时刻在变化,无刹那不变,皆是自性空而不可得,没有实有的根尘识,但也不是没有根尘识。因此对於根尘识是不染不著、也不离不舍,因为无可染著也无可舍离,无能染著亦无能舍离。如果生了此为真为妄,有染著舍离的心,那就是执彼为实,这就是妄心,如果后一念又想到:喔,那刚刚那个是妄心。那这一念分别也是妄心。所以禅宗说,安住於当下,於当下直须承担,理在於此,不过也不要以为有一个实有的当下可以安住承担。

至於最后的补充问题,若说现世,可能成就的是人天福报,但是善根已种,按唯识说就是这个菩提种子已经种下,将来必定成就的是菩提道果,只是什麼时候因缘成熟就不好说了。
第3个回答  2009-11-18
介绍你看一下净空法师主讲的《认识佛教》。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