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中,永乐通宝扮演了重要角色。庞大的船队,每次出航都集结了超过200艘船只,载着2.7万多名水手和众多珍贵物资。这些物资中,铜钱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永乐通宝,因其广泛流通于当时的西洋和南洋诸国。据《瀛涯胜览》记载,爪哇国、旧港国以及锡兰国都普遍接受并使用中国的历代铜钱,其中对永乐钱尤为青睐,常常以珠宝换取。甚至邻国日本也大量进口中国铜钱,其中以洪武钱和永乐钱最为常见,显示出中国货币在国际间的影响力。
永乐通宝不仅承载了财富,还象征着贸易与文化交流。它不仅是郑和船队的硬通货,更是中外交往的桥梁,见证了那个时代中国与海外国家的密切联系。每艘船上的金银宝货、丝绸和青花瓷器,都伴随着永乐通宝的流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艺的精湛和经济实力的雄厚。这种货币的广泛使用,无疑是郑和下西洋历史旅程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朱棣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1408年)开铸永乐通宝钱,“至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