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由来和发展

如题所述

普通话发展史
1. 清朝末年,朱文熊首次提出了“普通话”这个概念。他在1906年的著作《江苏新字母》中,将汉语分为三类,其中之一便是“普通话”。当时人们称之为“蓝青官话”。
2. 周朝的官方语言以周天子所在地为准,是周朝的统治者和各地诸侯所共用之语言,称为周音,又称雅言。各诸侯国交往的需要促进了雅言的形成发展。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秦音为标准音。周秦汉之发音,称上古音。魏晋到宋为中古音。元以后是近古音。
4. 汉代(洛阳雅言)的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从秦汉开始,黄河沿岸的中原人陆续向南方迁移,把河洛古语带到南方。
5. 晋代(洛阳话、建康话)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不同的政权都按照其首都的方言为标准音。北方朝代建都各有不同,但传统上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南方一般建都在建康(今南京),所以建康话为标准音。
6. 隋代(切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由于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长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之下,汉族习俗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心想恢复汉族礼乐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复汉族文化的举措,其中包括命陆法言等编著《切韵》,审定比较纯正的经典、纯正的汉语。
7. 唐代(唐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而唐代政治中心长安的方言并没有很高的地位。
8. 宋代(广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后来由于《广韵》和当时的语音差别很大,南宋时代的刘渊又著《平水韵》。
9. 元代(大都话)中国元朝以首都大都话为基础,制定《中原音韵》,作为标准音。这样,《广韵》标准音地位丧失了。并且,中国北方的方言有朝着大都话靠拢的趋势。
10. 明代(南京话)明代以后,由于语音演变的原因中国北方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元代所编的《蒙古字韵》仅存十五韵,失去了传统汉语的特点;但是当时的语音距离唐宋的二百零六音韵体系甚远,明太祖误以为宋代的《广韵》是出于江浙一带。
11. 清朝清朝统一中国后,为了提高办公效率,清宫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话,满语仍是国语,但不再充当官话。
12. 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
13.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之后,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在中国也开始推广国语。
14. 共和国时期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