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派出国留学毕业后就业

那个“2010年法国五所中央理工大学校博士项目 ”公派去的学生,毕业回国后的就业是不是受到限制啊?要不要在原来的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呢?
ps:本人是在读学生

日前发布的“海外留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60%的留学生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参加调查的留学生中,约54%的人在海外有实习、打工或工作经历,但9成左右的人已回国或者欲回国就业。正在国内和海外工作的留学生中,就读计算机科学、机械和生物等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而留学生中就读金融、商业管理和语言文化的人最多。

这样的留学生受欢迎:上手快、工作主动、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

本次调查中,59.3%的留学生在海外获得硕士和双硕士学位。这部分生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在国内高考失利转向海外求学,并在海外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一部分是国内名校的中学生,高中阶段就出国留学;还有一些是国内知名高校理工科专业,出国读研成为一种传统,一个班级有过半毕业生在海外深造。

无论在国内学业如何,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工作才能有一定的职业竞争力。而留学生中读商科的最多,文科其次,理工科最少,可是在就业机会上则秩序相反,理工科机会最多。

受访的留学生中在海外有实习经历的占53.9%,有过工作经历的占40%。拥有美国MIT学士学位和伯克利大学硕士学位的前程无忧COO简思怀表示,海外实习兼职带来的收益在求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留学应该开阔眼界,加强独立生存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受欢迎的留学生多体现出上手快,工作主动和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等特点,而非学历和专业知识有特别优势。”

事实上,毕业生就业难已是全球性问题。一些欧洲国家对聘用外国雇员还需多交税,获得“工作签证”的机会更是难上加难。受访留学生中已有八成在国内工作或正在国内找工作。根据对187名在读留学生的调查,92.2%的人有学成回国工作的打算。

但另一个事实是,留学回国找工作也非易事。当中国学生奔向海外留学,外国学生却热衷到中国寻找工作。如果缺少招聘信息,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理解,又没有人脉关系,仅凭国外学校的文凭,留学生并不比中国数量庞大的毕业生有优势。

那么,“海归”怎么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内生活呢?
1.理性接受现实。“海归”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好高骛远。未来若想更好地发展,还需不断地重新学习。要知道,只有与环境彼此接纳之后,才能发挥自身所长,获得更多的认可。

2. 摘掉“镀金”光环。“海归”不妨先摘掉海外“镀金”归来的光环,用“归零”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和环境。放弃心中的优越感,打消不切实际的欲望,转而脚踏实地、认真用心地做好每件事。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多观察国人的相处之道与人际技巧,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尽快融入集体。

3. 找准心理定位。在心理上,“海归”要准确给自己定位,到最能发挥个人价值的地方去,并不断提升自我。客观讲,“海归”群体拥有视野国际化、外语能力强等优势,只要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时间会证明他们的能力。在寻找人生伴侣时,也不妨将眼界放宽一点,或许会有很好的收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7
这样的留学生受欢迎:上手快、工作主动、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

本次调查中,59.3%的留学生在海外获得硕士和双硕士学位。这部分生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在国内高考失利转向海外求学,并在海外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一部分是国内名校的中学生,高中阶段就出国留学;还有一些是国内知名高校理工科专业,出国读研成为一种传统,一个班级有过半毕业生在海外深造。

无论在国内学业如何,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工作才能有一定的职业竞争力。而留学生中读商科的最多,文科其次,理工科最少,可是在就业机会上则秩序相反,理工科机会最多。

受访的留学生中在海外有实习经历的占53.9%,有过工作经历的占40%。拥有美国MIT学士学位和伯克利大学硕士学位的前程无忧COO简思怀表示,海外实习兼职带来的收益在求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留学应该开阔眼界,加强独立生存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受欢迎的留学生多体现出上手快,工作主动和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等特点,而非学历和专业知识有特别优势。”

事实上,毕业生就业难已是全球性问题。一些欧洲国家对聘用外国雇员还需多交税,获得“工作签证”的机会更是难上加难。受访留学生中已有八成在国内工作或正在国内找工作。根据对187名在读留学生的调查,92.2%的人有学成回国工作的打算。

但另一个事实是,留学回国找工作也非易事。当中国学生奔向海外留学,外国学生却热衷到中国寻找工作。如果缺少招聘信息,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理解,又没有人脉关系,仅凭国外学校的文凭,留学生并不比中国数量庞大的毕业生有优势。
第2个回答  2009-12-02
具体所知,公派留学一般是哪里给你出资供你去留学,你毕业就要听从哪里的分配,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