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好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我有一篇,是我读大学时的作业,与你的问题是一样的。但刚才找了很长时间,没找到。我这篇文章如果找到,就给你发上来,你就大胆地用吧,肯定在网上找不到第二篇同样的文章。

  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摘要] 本文对儒家文化及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传统文化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界定。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最后,就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先进文化
  1.导语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篇开头的第一句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处理好批判、吸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寻找扬弃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理论课题与实践课题。
  2.关于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部分人士把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等同起来表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传统文化的外延显然要比儒家文化宽泛得多,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儒家文化则仅仅是民族思想文化形态中的一种而已。传统文化除儒家文化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名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就儒家文化而言,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大量融汇、吸收了其他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内容,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如荀子集百家,自成一体;董仲舒重儒家、阴阳家,自立一说;宋明理学家更是融释、道于一身,终使儒家达到较完备的形而上理论形态。同时,儒家思想也不断被其他文化所融透和吸收,如魏晋以后的佛教思想,自觉不自觉地汲取儒家文化的内在精神,这是儒家文化与其他思想文化相叠合的一面。但是,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还存在大量独立于儒家文化之外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内容都程度不同地渗透、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形成、民族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乃至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譬如墨家主张的“兼爱”、“尚同”思想,道家提倡的自然无为、逍遥羁放的思想情趣和人生态度等,这些思想意识对中国国民心理影响至深至远,在意识形态上往往与儒家文化形成互补结构。这些内容不同、类型相异的思想文化与儒家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吸收、融合,共同熔铸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的构成体系。�
  3.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一般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有着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如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强调只有真实的才是美好的,这种价值取向使得西方文化不断处于永恒的冲动和超越之中;与此相反,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构成中,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观念的体现),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等,此种价值取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惰性,它所寻觅的是一种中庸的、调和的途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价值判断总是与事实判断相脱节,而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相联,契合为一,就是说,美的东西总是与善的东西相联为一体,只有善良的,才是美好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组合形式,导致中西方思想文化中非常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思维方式:一方是对自然本体的追求,一方是对社会人生的探讨;一方是纯知识体系的建构,一方是道德规范原则的叠加;一方是理论性思想的突破,一方是直观性思维的构想。两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十分明显。通过这种简单的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倾向。
  4.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内在机理
  不管是东方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都是动态文化。传统文化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观念之流;不是静态的积淀物,而是动态的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存在。传统文化,必定在社会机体组织及人的心理-生理结构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在的影响力,这些业已积淀为人的普遍心理-生理素质的因素时刻在规范、支配着人们未来的思想和行为,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能划归到传统文化的范围。�
  文化形态的东西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必须通过两种途径(或形式):一是“民族凝聚的形式”,二是“个体转换的形式”。这两种形式彼此呼应,构筑成一个稳固的文化观念传承体系。任何形态的文化,首先是民族性的文化,它是适应民族生存的特点而形成发展的,它往往凝聚为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和社会心理意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甚至非常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类型。但是,民族精神和社会心理必须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的存在得以凸显,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历史,都要经由“个体”思维的反馈、转换、过滤、筛选等活动,才能获取其崭新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价值。缺少“个体”这一现实媒质,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在自然-社会-历史所建构的三维文化背景中,与历史发展相伴随的文化成为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文化背景,历史形成的文化氛围每时每刻都在塑模着符合文化类型的人格,每个个体也以自身的心智去建构、维系、支撑传统文化的平衡与存在。传统文化时时刻刻在影响人,改造人;人又在既定文化环境中保存、再造传统文化,保存、再造的过程也就是传统文化不断得以延续流传的过程。这样,传统文化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更新的内在动因、内在机理、内在规律,世世相传,代代相继。
  当然,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不断,表现为思想意识、观念形态的冲突,是传统心理与现代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冲突,而不是物质层面上的冲突。因此,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仅靠传统文化自身弱势繁衍生息是远远不够的,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新和升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不断为先进文化提炼新的精神因子、注入新的精神元素。
  5.基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探索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和发展繁荣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四中全会又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单列一篇加以部署,指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可见,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成为国家21世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
  事实上,自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针以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对西学的不同看法。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主体意识、主体价值进一步觉醒,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注意做到:
  第一,要以人为本,处理好批判和继承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能采取“文化保守主义”或“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也不能采取“中体西用”、“西体中用”或“中西互为体用”的思维方法,而应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中华文化中的合理和优秀的成分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等级观念、封闭保守的生活习性、反民主、反自由、反人权的的专制等级思想必须家决加以清除。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体系,而价值体系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对人尊重,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价值倾向应该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构建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积极进行文化整合,洋为中用。对多元文化选择、批判,对不同文化价值观进行抉择、融合,反对文化相对论和绝对论,立足于本国世纪、本民族传统吸收外国优秀,坚持本民族道德伦理、传统思维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水平的需要。在文化整合中,树立文化的主题意识,保持自己文化应有的地位,坚持民族化大方向,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中华文化应有的国际形象。同时也要排除华夏中心论,以兼容的态度、开阔的胸襟,站在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角度上看中华文化。
  第三,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科学与民主是今天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民主和科学并不矛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有许多思维方法对克服西方实证科学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偏面性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样,儒家文化中的一些政治理想、治国原则、官僚人格等理论对改善当前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等也不乏可借鉴之处。因此,当前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要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所需要的伦理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积极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这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与民主,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方向。坚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因此,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综合创新的办法,努力寻求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现代价值观念转换、创新的有效途径,使现代中国在面临挑战的21世纪,能够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成果,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成份,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不同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