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长了一些红疙瘩,一碰就疼,结痂后是一块和头皮屑似的东西,请问这是什么情况,怎么治?

大概有好几年了把,就是头上长了红疙瘩,原来也就一个,现在比较多了,平常倒是不痒,就是一碰就疼,结痂后是一块外面是头皮屑中间是一个和干了的脓似的东西,请问这是什么情况,怎么治?

这种现象从某个角度解释是你体内的激素分泌不平衡。分泌到你头上的红疙瘩实际上应是痤疮的一种。要改善目前的状态,你必须先改善你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高脂,高糖,高发的酸性食物。忌烟,酒,可乐,雪碧,油炸,。。等不良食品。多吃清淡,高纤维,天然绿色碱性食品。避免便秘。还有,坚持早睡早起,参加一定的健身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你目前不平衡的内分泌创造可能改善的条件。至于目前头上长的红包,1、要注意清洁卫生,勤洗头,洗澡。但也不可用刺激性太强的清洁用品。保持头部清洁,干爽。2、备些消炎软膏〈如红霉素,金霉素药膏〉若有抓破的伤口涂上已防发炎。3、若有便秘现象,建议你早起空腹饮250--500ML白开水,再吃一份水果,最后吃主食。中,晚餐也如此。一天中至少饮1200--1500ML白水。坚持一段时间,必见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2

脂溢性皮炎用药原则: 1.一般选用维生素 B 族药物.瘙痒剧烈时,可选择 1-2 种按组胺类药物; 2.当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 3.同时选用适当的外用药比如:纯中药的“大麦 訮 立 康 (訮是炎)”坚持使用才能彻底治好.

|
|
|

▲夏天就得吃冰棍爽啊,夏天就得吹空调凉快,夏天睡觉不盖被痛快,可是爽的代价是健康了。

院长在线按+

夏天最易做错的八件事:

1、一热就喝冷饮;2、24小时都呆在空调房;3、满头大汗时去冲凉;4、孩子光着脚丫满地跑;5、睡觉不盖被;6、喝水渴了再喝,一喝就牛饮;7、夜点蚊香却关窗;8、爱坐露天木板凳。

1

一热就吃冷饮

冷饮会使人体的胃肠黏膜突然遇冷,

导致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

进而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

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

像老人和幼儿,糖尿病及慢性病患者,

抵抗力弱又有病在身,更是别喝冷饮。

尤其是冰镇啤酒,对身体损害更大,

医院里经常看到强壮男子被抬进医院,

呕吐又腹泻,很多都是因为喝了冰啤酒。

温馨提醒:

冰镇啤酒、冰棍类的冷饮能不喝就不喝!

2

24小时都呆在空调房

天气一热,恨不得24小时都呆空调房。

久而久之,空调肺、空调病都出来了。

空调长年不清洗,

就会积攒多种危害健康的病菌和螨虫,

一旦吸入,将造成不同程度呼吸道感染,

甚至导致“空调肺”,发生间质性肺疾病。

温馨提醒:

没事还是少呆空调房,

如工作需要不能离开空调,

最好穿长裤或丝袜等,

来保护膝关节,避免其受凉。

3

满头大汗时去冲凉

夏天满头大汗时冲个澡,洗去一身热气。

但是当人体在大汗淋漓时,

全身的毛孔都被打开了,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用冷水浇身,

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

另外,凉水洗澡并不能帮助身体放松,

反而会使肌肉更紧张。

温馨提醒:

正确的方法是:

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温水冲澡,

水温应高于体温1~2℃。

4

孩子光着脚丫满地跑

夏天炎热,孩子喜欢光着脚跑来跑去。

这样虽然图了一时的清凉,

但会损害到宝宝的身体健康。

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来说,

体温调节功能还没发育成熟,

产生的热量较小,散热能力较大,

如果在开着空调的室内光脚丫,

容易导致宝宝的足部受凉。

而足部是与脾胃相通的,

容易把“凉”带到脾胃,

让宝宝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

温馨提醒:

家里面地板是瓷砖装修的家庭,

千万别让孩子光脚玩,

外出散步也最好给宝宝穿上鞋袜。

5

睡觉不盖被

睡觉时,哪里都是热的,

干脆晚上不爱盖被子。

白天,爱美的女孩还爱穿露脐装。

这些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身体。

人体脏器十分喜暖怕凉,

对温度非常敏感,

即便在非常热的时候,

也会因受凉发生腹痛、腹泻。

胸背还有很多重要穴位,

受凉后容易产生肠胃、

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的种种疾病。

温馨提醒:

夏天睡觉最好穿上透气睡衣,

既吸汗,还可防止受凉。

6

渴了才喝水,一喝就牛饮

在夏季,人体排汗多,

若饮水不足,则易缺水引起血容量不足,

导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供血更加不足,

诱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梗,严重可致猝死。

有的人一旦口渴就开始咕咚咕咚地牛饮,

这也是个坏习惯。

尤其对心脏病患者来说,

当心功能衰竭时,不宜喝水过多,

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严重后果!

温馨提醒:不渴也要喝水。

一般在以下三个时间段必须各喝一大杯水:

晚上睡觉前,早晨起床后,下午3点钟,

建议每次饮水200毫升左右。

平时可选择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

菊花茶、荷叶茶等解渴降暑,

尽量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7

夜点蚊香却关窗

夏天,蚊子众多,很多人喜欢点蚊香。

虽然正规厂家生产的蚊香,

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如果在密闭环境下,再开着空调,

对呼吸道系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起床后,嗓子不舒服的话,

就需要注意,不管是何种蚊香,

如蚊香片,还是液体蚊香,

最好都别关着门窗整夜点了。

温馨提醒:睡前两小时点燃蚊香即可,

关键是关好蚊帐,拉好纱窗,

蚊香尽量靠近窗台旁边摆放,远离床头。

8

爱坐露天木板凳

夏天由于雨水较多,湿度大,气温高,

长期放置在露天里的木材、椅凳等,

在经过长时间的露打雨淋后,

含水分较多,经太阳一晒,

便会向外散发出热乎乎的潮气。

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

会诱发痔疮、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因此,夏季要少坐在长期露天的椅凳上,

以免“惹”病上身。

9

延伸阅读

夏天养生的7种走路法(实用)

01 快走防病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

坚持每天快走,

能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

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还发现,

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

使感冒几率降低 30%。

对于更年期女性,快走保健作用明显,

更年期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

血脂异常的几率增加。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

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钟到1小时,

其中风几率可以减少40%。

为保证锻炼效果,

快走应至少每次40~60分钟。

刚开始锻炼的人可逐渐增加频率和时长,

先每隔一天走一次,从半小时开始,

逐步适应后就要坚持每天锻炼。

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

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

有的人走路喜欢背着手,

这样走的锻炼价值几乎为零,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

收腹提臀,曲臂摆动。

需要注意的是,

糖尿病患者快走时最好随身带块糖,

防止发生低血糖意外。

02 倒着走治腰疼

倒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一些田径运动员受伤后,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身体恢复练习。

后来就有运动专家指出,

倒走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法。

倒走可以锻炼腰部和背部肌肉,

平衡锻炼效果。

对久坐的人来说,

倒走能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

提醒: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

平衡能力下降,

在倒走时,由于看不到后方路况,

很可能会出现跌倒、磕碰等危险。

另外,老年人腿脚不灵便,

倒走不可能走太快,所以运动强度很小,

对于心肺功能的锻炼作用很小,

从健身效果来说很不经济。

因此,老人尽量不要倒走。

建议喜欢倒走的人,

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

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

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

每天走半小时,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

03 走一字步缓便秘

运动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处方,

走一字步针对性更强。

走一字步的要领是:

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

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

上身保持放松。

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

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

能有效防治便秘。

走一字步的运动量不用太大,

把其当成每天健走运动的一个环节,

走500米就够了。

另外,走路时需要注意,

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

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04 边拍边走呼吸畅

走路时,两手半握,虎口张开成弧形。

左脚向前迈的同时,双手向身体两侧打开,

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右手轻轻拍打左胸

(以乳头为原点,

水平和垂直各划一条直线的上1/4区域),

左手则向右侧后腰处拍打。

然后迈右腿,左手拍打右胸,

右手拍打左后腰,一边前进,一边拍。

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介绍,

这种走路方式可以锻炼肺部,

有助于呼吸通畅。

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向前看。

05 甩手大步走不驼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

造成脊柱变形、驼背。

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

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

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

减轻腰部负担。

行走时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

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

迈步大小以两臂伸直的距离为宜,

同时前后甩臂,以每分钟80~90步为宜。

06 走走跑跑燃脂肪

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

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

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

叫做间隔式训练。

与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

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

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

同时,高强度运动也使脂肪燃烧速度加快。

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

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

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

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有效果。

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

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

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07 踮脚走能护肾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与骨骼、牙齿、耳朵关系密切,

因此,老人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

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

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

踮脚走路时,

前脚掌内侧、大拇指起支撑作用,

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

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

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

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

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

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

但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

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要循序渐进,

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

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

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中年和老人,

不建议踮脚走路。■

值班编辑:刘梦雪 编审:李小不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健康时报、佛医堂,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第2个回答  2017-06-29

步骤/方法:

1.得了溢脂性皮炎,进行基础性护肤是可以的。但是患者要知道尽量不要选择一些富含酒精的东西。最好是涂抹一些纯矿物质和植物类的护肤品。自己的用量也要适当的做到比被人少一点。建议最好还是等溢脂性皮炎好了以后再用。

2.平时如果我们要用洗面奶的话,最好还是选用一些纯手工皂、橄榄油的那种。这样的东西是没有刺激作用的,不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品牌的洗面奶还是暂时不要用了。建议在洗脸的时候在水中加点食盐,这是既有利于你的恢复的。

3.患者要适当的补充一定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A、B等。这是可以帮助治疗溢脂性皮炎的。但是不宜过量食用。最好遵从医生的指导。

选用适当的外用药比如:纯中药的“大麦 訮 立 康 (訮是炎)”坚持使用才能彻底治好.

平时饮食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合理饮食,尽量少熬夜。

注意事项:

得了溢脂性皮炎的患者,平时洗脸应选择纯手工皂,尽量少用一些品牌,用护肤品尽量选用纯矿物质的或者植物类的,要注意保持面部的清洁,勤洗脸,多吃一些新鲜蔬菜跟水果,少吃一些富含脂肪的食物,合理膳食。

|

|

|

父母说的“我都是为你好”,子女说的“我会听话的”,二者都是一种幻觉。


文/冯嘉安


1 不要以为真能做朋友


都说最完美的代际关系如朋友一般,即父子如兄弟、母女如闺蜜。年纪相差很大的人可以成为“忘年交”,可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却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即使父母开明,把子女当成独立的个体,但始终做不到平辈相交。


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管教之下长大,从脆弱的婴儿到自立成人,父母总不可避免地有老母鸡般的保护欲。这种保护欲并不会因子女长大成人而减少,最典型的说法是“哪怕你七老八十,在父母面前也是小孩”。


所以,这怎么做朋友嘛……


父母专属表情包,你欣赏得了不?


2 不要以为真有“独立空间”


未成年子女不想被父母管头管脚,就会要求“独立空间”(但生活费绝对不能少哦),其实是一种撒娇;而西方社会视为共识的“成年即独立”,在中国很难实现——不是年轻人要啃老,就是老人不放过年轻人。


啃老就不必说了,而父母对成年子女的生活空间的介入,很多人想必吃不消:周末早上被厨房传出的动静弄醒,还以为家里进贼了呢,一看原来是自家爹或妈在收拾厨房做早餐……所以有些人宁愿在陌生的城市做空巢青年,也不愿淹没在父母的溺爱里。


网传“假期回家前后妈妈的表情”,说出了很多空巢青年的心声。


3 不要以为服从就天下太平


电影《摔跤吧!爸爸》里,摔跤教练父亲俨然吉塔和巴比塔姐妹的“上级”,姐妹俩对父亲的魔鬼式训练除了言听计从别无选择。很多中国家庭也存在这种严厉的家长制,强势的父母一手包办子女的一切。


子女则可能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一类是无条件服从,比如最近被“骗婚”的演员印小天,父母说要找学历高的、身高超过一米七的,他全都照办;一类是质疑家长的权威,但要么硬碰硬引发剧烈冲突,要么相处需要技巧导致心累。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面对父亲的魔鬼式训练,两姐妹曾一度求饶。图/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


4 不要以为钱能改善关系


在很多人看来,定时(按月或按季度)给父母生活费已经是“尽孝”的表现了。但是,父母要的并不是钱(他们往往会把子女给的钱原封不动存起来),而是子女的关爱和陪伴,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尽到赡养义务,让父母衣食无忧只是子女改善与父母关系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面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子女要做的,不是逃避(别相信什么“逃避可耻但是有用”),而是尽量满足,并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变动,比如,带他们去看一场正在热映的电影。


陪伴父母就是最好的“尽孝”。图 / 凤凰网


5 不要以为沟通就立刻见效


两代人之间由于阅历、价值观等差异,很难沟通。别的且不说,在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这一点上,两代人就没法达成共识——还真有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就睡觉的父母。很多人或者觉得父母不可理喻不想沟通,或者觉得自己是“话题终结者”不敢沟通,症结都在于不能承受巨大的沟通成本。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做一个策划案,都得出尽法宝来回拉锯n轮才能说服客户,跟父母的沟通,也一定是长期的、需要考验耐心的。


6 不要以为父母说“随便”就是真的随便


你带父母去商场,问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说“随便”;带他们去餐馆,问他们想吃什么,他们还是会答“随便”。然而,如果你真的“随便”了,按自己的意思安排一切,父母却不领情。


他们嘴上说“太贵了”“太麻烦了”,心里在嗔怪你不够贴心:钱是可以花,但最好花到点子上。为人儿女的则觉得父母辛苦一辈子,为他们花多少钱都是应分的。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你好”,结果却南辕北辙。


我们都是听着“我是为你好”、“爸爸妈妈不会害你”之类说辞长大的一代。图/暴走漫画


7 不要以为“善意的谎言”能瞒过父母


一旦碰到病痛、失业、分手等不好的事,很多人会选择不告诉父母,理由是“怕他们担心”。面对逼婚也是,明明是单身狗,怕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落了面子,于是去网上“租”个女友或男友带回家。


你觉得这是“善意的谎言”,并为父母“正常”的反应松了一口气,但实际上,父母又怎会看不穿你这些小伎俩?他们只是配合你罢了—你演,他们也在演。归根结底,只要你自己能独立起来,父母也会放心。


“租”个女友或男友带回家,常常会闹出许多笑话。图 / 电影《合约情人》剧照。

第3个回答  2017-08-01

病情分析:

先天性毛囊角化病.脂溢性皮炎

指导意见:

你好.可以在一块吃的.外用的药膏,如唌立康(唌同炎),建议分开早晚来摸.这样吸收.渗入效果较好.

|

|

|

你,是不是那个在 KTV 包房的死角默默玩手机,只在酒喝高的大合唱中仰面微笑的走音天后?

你,是不是那个唱歌的时候以为自己句句都在调上,但是朋友听完后用同情的眼神看着的灵魂歌手?

你,也许早就听说过失乐症(amusia),并骄傲地把自己划入了这被神眷顾过的少数神经病?

然而,真的患上失乐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我们到底是为什么五音不全?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失乐症 =「生来唱歌就跑调」?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在光荣地自封为失乐症患者之前,我们得明确失乐症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其实就是:

失乐是丧失了对音乐的正常认知功能。

我们应该都是健康人,应该都没有经历过中风,或者撞坏头,所以这里就不提那些后天脑损伤造成的可怜病例了(比如 1870 年有位德国音乐家右脑受伤后,能用提琴拉出听到的旋律,但用钢琴硬是弹不出)。

所以,失乐症其实有可能不是生来就有,但是:没有脑损伤史、其它认知功能,包括对环境音和说话声没有问题的人也会失乐,这些人才是先天失乐症(congenital amusia)患者。

这类患者,大约会占总人口的 4%,并不算少。

他们,可能是没救的。

失乐症会有哪些症状?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简单地说,音乐最基本元素包括:

音高(哆来咪)、节奏(动次打次)、音色(吹笛子的声音和人的歌声)等。

它们组合起来就构成:

音程:两个音的音高关系,有的音程协和,听起来悦耳(「哆」和「嗦」一起),有的不协和,听起来刺耳(「咪」和「发」一起)。

旋律:不同音高的音按照节奏有组织地出现(「登登等登,凳登等灯」),很多旋律都围绕着一个主要的音呈现出稳定的调。

在一般社会条件下成长的正常人,能听出两个音高、节奏、音色、旋律是否相同,是不是和谐,在不在调上。

而先天失乐症患者,即使受过长年训练,在认知这些音乐元素时,还是会出毛病,比如:

失音高:临近的音高基本听起来都一样。

失节奏/ 节拍聋(beat deafness):听不出节奏。换句话说,她会跳踢踏舞,能做广播体操,可以喊着劳动号子抡大镐,但每当音乐响起,就是一脸懵。

失旋律(amelodia):所有歌基本听起来都一样。换句话说,中华曲库、网易云村、王菲和约瑟翰·庞麦郎……全部是一坨,可怕的,噪音。

失不协和感、失调:听不出不协和音程的刺耳、听不出对于某个旋律或调的不协和音(不在调上)。

失音色/ 音色障碍(dystimbria):肖邦的玛祖卡听起来就像砸锅卖铁的工业噪音。

上述这些毛病,可能单独出现,比如一个打不对拍子的人分得清音高,一个分得清音高的人却听不出旋律或不协和音。当然,更可能是重叠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比如:

一位有着这样不幸的美国患者竟然去听了一次歌剧,据她说:「全都像在惊声尖叫!」

为什么会得失乐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对先天失乐症的神经基础研究正在推进中。非常简化地说:

处理音高、调性、协和感的,主要是右半脑的听觉皮层(在头右);

处理节奏,则不仅有左半脑的听觉皮层,也有右半脑的,还有运动皮层(在头顶)、小脑等等;

处理更丰富的音乐信息,也就涉及更复杂的(比如与记忆或情绪有关的)脑结构和神经通路。

上述硬件的异常,就造成了各种先天失乐症。

图片来源:网络

又例如,听到较大音高变化时,患者脑中一些皮层下结构的放电两倍于正常人,听到较小音高变化时,却毫无反应。

鉴于没人爱听神经解剖学术语,听完也记不住,我们就不细说了。

现在,你还确定自己是失乐症患者吗?在最终确诊前,你是不是注意到了哪里不对:

讲半天,为什么先天失乐症都是听不出这,听不出那?!我们常说的走音!跑调!五音不全!全是关于唱歌的!根本还没提到啊!它们属不属于失乐症呢?

唱歌跑调,是不是失乐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的确,有别于历史悠久的后天失乐症,先天失乐症是近十几年的新兴领域,研究大多数侧重音乐感知功能的失常(即「输入」,比如听歌),而很少涉及音乐表达功能的失常(即「输出」,比如唱歌)。

不过,就后者而言,有一个尚在讨论中的概念,叫「音准差的唱歌者(poor-pitch singers)」。

抛开走音这种临时发挥失误不谈,这个概念几乎等同于最常用意义上的「唱歌跑调」或「五音不全」吧。

我们经常被这样的话鼓励:

只要你耳朵天生没问题,能听出自己跑调,就有救!把发声练好,再选对适合你音域的歌,就绝对不会跑调了!

换句话说,如果我是一名音准差的唱歌者,但是我对音乐的感知功能正常,能区分音高,有协和感,也许加上正确训练,我甚至可以唱《青藏高原》!

可惜,研究表明,在人类中,还有这样一撮人,他们耳朵正常,音域宽广,记忆不差……然而,还是跑调。

这是因为,上述道理忽略了第四种认知功能,那就是对感知音乐和表达音乐这两种功能的协调:就像知道篮筐在哪儿,也投得上去,可就是投不进的篮球队员——他们知道该唱什么,也唱得上去,可就是唱不对!

加上正确训练之后,「音准还是很差的唱歌者」,大概占总人口的 10% 到 15%,也不算少。

他们,也是没救的。

音乐的黄金国,对 4% 的先天失乐症患者关上了门。

歌唱的温柔乡,对 10% ~ 15% 无法被训练好的五音不全者关上了门。

如果我们不属于他们,到底为什么五音不全呢?

你觉得,除了是因为懒,或者是故意的,还能是为什么?

第4个回答  2009-12-17
这是头部皮肤溃烂的表现,要经常洗头,保持头皮清洁和头发干爽,少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只有把头发剃光,让头皮重新生长,把原来残留在发根里面的有害物质带出来,千万不要随便用药,祝你早日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