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在什么情况下读平声,什么情况下读仄声?

“一”字在什么情况下读平声,什么情况下读仄声?希望有详细一点的解释。

另问:“一僧一道一仙人”这句里的“一”分别是什么读音?

“一”只有一个音,但是,汉语口语中有一种变音问题。
“一”字变调的规律是:在阴平、阳平、上声字的前面,变读为去声;在去声字的前面,变读为阳平。但要注意的是,并非“一”在所有情况下都需变调,具体如下:
首先,“一”字做表示“多少”义的基数词或语素时,要变调,而做表示顺序的序数词时不变调。例如“一连”,如果是表示“连续”义的副词,“一”要变读为去声(试读“他一连投进两个3分球”);如果是表示“第一连队”的名词,“一”字读原调(试读“王成发被任命为一连长”)。又如“一把手”,如果是指“第一把手”,“一”字不变调;如果是“一把好手”,“一”字要变读为去声。同样,如果说“yībān”,就是“一班”;如果说“yìbān”,就是“一般”。这样的例子再举一些:
“一”字变调的:一时、一代、一律、一贯、一件、一间、一股脑儿、一分为二、一箭双雕、一见钟情、一路顺风、一帆风顺、一步登天、一丝不苟、一衣带水、一鼓作气、一技之长、一事无成、一环扣一环、一物降一物、一码是一码……
“一”字不变调的:一年级、高一1班、1月1日、2001年、同一律、说一不二、从一而终、一是一二是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其次,“一”在一个词的词尾时,读音不变,仍读原调,如上面说到的“专一、同一、统一、整齐划一”。即便在这个词的后面出现了其他声调的字,“一”的读音也不变,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一”并不因后面出现了“思”就变读为去声,也不因后面出现了“认”就变读为阳平,这是因为“一”是“统一”的词尾,与后面字的关系是松散的。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个:“十一斤”的“一”是“十一”的词尾,不能变调,如果认为“一”字后面有个阴平的“斤”,就盲目变调,就会使人误听为“十亿斤”!
这样的情况再举例如下,请你体会即便“一”后面有其他字,也不变调:五一(黄金周)、六一(节)、七一(是党的生日)、八一(军旗)、十一(国庆)、万一(有什么事)、逐一(检查)、单一(花色)、第一(个)、单打一、星期一、九九归一、合二而一、始终如一、不一而足。
数字里的“一”该怎么读呢?
在“百、千、万、亿、兆”前,“一”字要变调,如“一百、一千、一万、一亿、一兆”。但是有个十分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在长数字中,只有位于开头的“一”才变调,位于中间和末尾的“一”并不变调,例如“1万1千1百1拾1”,只有“万”前面的“一”需变读为阳平,其余的“一”并不变调。又如,尽管“一车、一年、一种、一个”的“一”要变调,但在“十一车、二十一年、三十一种、四十一个”里,“一”是数字词尾,所以也无须变调。
再说说“不”字的变调。“不”的变调比“一”的变调简单。“不”的本调是去声,但在去声字前面,“不”要变读为阳平,而在其他情况下无须变调。试体会:
不该、不行、不好、不坏、不声不响、不言不语、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见不散
另外,“一、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
看一看、想一想、擦一擦、推一推、挪一挪、让一让、尝一尝、拍一拍、抬一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0
  “一”字在什么情况下读平声,什么情况下读仄声是由“一”字后面那个字的声调决定的。
  “一”本音读yī,一声,但在不同的词句中却读作3种不同的声调,这就涉及到“一”的变调规律。
  ①“一”字在词或句的末尾时读一声(阴平)。例如:整齐划一、颜色不一、统一、唯一……;
  ②“一”在四声(去声)前面要读二声(阳平),例如:一见如故、一定、一念之差、一贯、一泻千里……;
  ③在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三声(上声)前面读四声(去声),例如:一天、一人、一起……。
  除了“一”字之外,“七”、“八”、“不”字也有类似变调规律。
第2个回答  2009-12-16
一僧一道一仙人
第一个读第四声,第二个读第二声,第三个读第四声
其他见上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