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法无明禁即自由 法无明禁即禁止”的理解

RT关于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法无明禁即自由,法无明禁即禁止具体为: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对私权利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

作为一个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自由),还可以勇敢地监督政府(法无授权即禁止)。对政府而言,不但要谨慎运用手中每一份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还必须尊重公民每一份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扩展资料

政府指导市场主体的做法愈来愈显现出其弊端。全面指导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为审批制寻找到了合法性,这实际上也为审批制所带来的种种腐败和抑制经济的行为创造了合法性。

市场具有比行政意志更为敏感的经济意识和更为快捷的纠错能力,如果只能囿于规定的条条框框内行事,尽管可能防范一定的市场风险,但却必须付出昂贵的成本,而且,并不能排除更大的结构性风险。

寻求改革红利,就必须打破禁止式的经济管理体系,让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出于这一目标,在去年设立上海自贸区时,已经确立了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即除了负面清单不准涉及的项目外,均交由市场主体自由选择。

“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新概括,实际上是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上海自贸区的框架拓展到了全国范围。这也就意味着,“法无禁止即可为”将成为普遍适用的市场法则。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法无禁止即可为”划出权力边界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法无明禁即自由,法无明禁即禁止具体为: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对私权利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

作为一个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自由),还可以勇敢地监督政府(法无授权即禁止)。对政府而言,不但要谨慎运用手中每一份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还必须尊重公民每一份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扩展资料

与“法无禁止即可为”相对应的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其实是在解放市场主体的同时,对行政权进行更明确的限定。长期以来,“权力管不了闲不住的手”几成惯性,甚至发展出了权力部门化、权力私有化的现象。

究其根源,都是因为权力的运用缺乏清晰的授权来源,或者清晰的授权来源无法落地。此前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弱势,已经表明这一点。

事实上,作为起码的政治常识,“法无禁止即可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早已众所周知,但为什么在现实中经常无法兑现,说到底,是没有建立起市场与权力的对等关系,权力可以越界而为。因此,要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首先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这也就意味着,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明确的权力清单,并且“照单行事”。有了这样的行政习性,市场主体与权力之间,就能形成双赢式的共生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法无禁止即可为”划出权力边界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2-13
这是两句话,不可以和在一起写的。
民法刑法当中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行政法当中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

举个例子,法律没说不许包二奶,也就是“通奸罪”,所以在中国通奸是所谓的“自由”。民法也一样,民法没说不需先穿衣服再穿裤子,所以顺序有你自己掌握。
行政法则不一样,法律没有规定给政府做的,政府是不能做得,也就是禁止的,政府职能做法律规定他做的事。
明白了么,希望对你有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2-13
法律所赋予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在限度内使用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就是这句话的本质,如果放大开来,就成论文了
第4个回答  2009-12-13
这个是区别民事与刑事的,民事上法无禁止即自由,刑事上法无规定即禁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