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故事 越短越好 3篇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如题所述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伯牙绝弦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啊!
伯牙介绍:
伯牙 :
bó yá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故事: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1
伯牙绝弦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啊!
伯牙介绍:
伯牙 :
bó yá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故事: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2个回答  2009-11-30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回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返回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返回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返回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返回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返回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返回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返回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返回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返回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返回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返回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返回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返回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返回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返回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返回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返回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返回

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返回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返回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返回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返回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返回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返回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返回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返回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返回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第3个回答  2009-11-28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第4个回答  2009-11-21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