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式的种类,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小学语文句式的种类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指哪些?请具体指出,最好能带范例

本人打算考老师,由于这些方面比较弱,所以需要更完善的补充,请懂的老师高手给予正确的知识内容,或者正确度较高的直指内容的网页等,这里谢谢帮忙的各位了,分不高,请见谅!

小学语文句式的种类:根据表达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01
常听身边的语文教师这样慨叹:语文教学,难!难!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何有这样的感慨?是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种方式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搞得有些教师很茫然,语文课真的不知如何上了,太复杂,高不可攀。

有这样一个故事或许能让我们茅塞顿开:曾有人问他非常崇拜的一位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回答:“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太对了,为语文课剪枝,留下主干,剪除多余的侧枝,删繁就简,教师在课堂上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培育主枝上,那么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定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可是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主干呢?著名教育家、语文大师叶圣陶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这段论述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其核心就在“自能”二字上。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习语言的规律,让学生对每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眼看、口读、心想,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定能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就是语文教学的主干。

那么,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词语,体会词语,掌握句式。

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学会运用常见的句式是语言训练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应从低年级甚至学前教育抓起,形成一整套训练体系,不同年龄、年级有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标准,初入学的儿童因为掌握的词语少,且不熟悉不理解词语,我们从教学开始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之真正掌握理解词语。如学“田”字,借助田地里绿绿的禾苗被“十”线分开而呈现的“田”字,让学生形象地识记字形,仿佛置身于田地之中,理解“田”地里生长秧苗,收获粮食,此时让学生口头扩词便容易多了,水田、稻田、田地等,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扩出词语的意思,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来教学词语,则使词语伴随着形象与情感出现,即便于理解又容易加深印象, 从而使词语“鲜活”地储存于儿童的词汇仓库中,运用时就能“召之即来”。如此下去,学生再也不会词语贫乏,肚里没东西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找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结合点,把词语形象生动地储存于学生的头脑中。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由于草原距离我们这个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文中“翠色欲流”和“轻轻流入云际”这两个词语产生了疑问:“翠色怎么会流?怎么会流到天边云际去呢?”此时我鼓励学生的发问,并引导他们细读课文中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整个草原只见浓绿的草色连成一片而分不清界限,望不到边际,像绿的海洋。”进而引导:“草原的绿色不会流动,但由于绿得鲜亮,微风吹来,绿色随风摆动,形成层层草浪,给人什么感觉?书中用了哪四个字?”学生答:“翠色欲流。”教师又问:“草色无边无际与蓝天相接,微风吹来,草浪起伏,轻柔的向远处延伸,你会看到什么?”学生答:“看到草浪轻轻地流入云际。”教师小结:“作者仅以12个字写出草原的美。”让学生体会意境,领会字词,这是重要的一点,不能表层滑过,打擦边球,教师这样一步步地引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才真正使学生积累了词汇,体会了词语的意思。另外,还要借助情境掌握句式,使学生的表达丰富多彩。

二、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是语文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至于文字训练,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传统的教法往往是由教师将词句的含义告诉学生,一味地让学生记背,以应付考试,而不引导学生去体味,由此下去,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相反会更迟钝,脑子里死背的词语也在应用中不会使用,所以要重视训练学生体会,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意境。”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课文详细叙述了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的外表,内心活动却没写,而教学时又必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邱少云的心理。因此,提问时,先问:在座同学中有没有或身体其它地方被火烫过的经历?当时什么反应?(学生会回想起当时缩手喊痛,或刻骨铭心的巨痛),接着引导学生说:但邱少云不是被火烫,而是被火烧,不只烧了几秒中,而是半个多钟头,那是啥滋味?进而让学生体会:邱少云所忍受的是我们无法想象、无法说尽的痛苦,但他趴在火堆里,像千斤巨石,没挪一寸地方,没发一声呻吟,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一种意志?这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邱少云在烈火中被困的事实获得强烈的语感,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它特别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朗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读、写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朗读更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通过朗读,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材料、积累词汇,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的理解。当今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读的训练太少了,一堂课老师讲读课文,变成了老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忙于应付回答问题,教师强化了分析,淡化了训练,从而造成问题回答完了,课文也学完了,而此时好多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顺畅,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训练形式的花哨,轻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只搞花架子,只注重形式,华而不实,一会儿自学,一会儿小组合作,一会儿看大屏幕投影,甚至演、唱、画都搬进课堂,表面上看来热闹非凡,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效果很差,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学生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没捞着。如此这般,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安下心,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认真地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呢?记得曾有人说:“文章自得方为贵。”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学期的一本语文书,学生都捞不到细细读、细细体会、熟读背诵,哪能肚里不空空?写作哪来的语言材料、丰富的词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读的训练摆在第一位,要使课堂书声琅琅,真正让语文课姓“语”,使语文课成为语言文字训练课。

四、语言训练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我认为,语言训练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参与,经历学习过程,自己去读、想、讲、议、写、背,学生才能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听说读写。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方法,把学习的兴趣引导出来。例如在一年级进行拼音教学时,如果在课堂上总是让学生直着嗓子拼读音节,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枯燥的,时间稍长,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就差。反过来,在拼读音节时,适时采用“送信”的游戏来组织教学,师生一起念儿歌:“的铃铃,的铃铃,邮递员阿姨来送信,什么信?拼音信。”老师扮邮递员阿姨,一边念儿歌时一边将一张张拼音字母卡送到学生手里,接着教师拿着不带拼音的方块汉字。如“上”字,拿到“Sh”和“ang”的同学就走到讲台前,然后再由拿到“\”调号的同学来标调“shang”----上,齐读一、二遍,然后再频另一个。这样儿童拼音节的兴趣就油然而生。另外,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动员学生潜藏的语言材料,用以表达一定的客观事物的内容。据研究,儿童消极词汇的储蓄量很大,他们的语言潜力要比他们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大得多,所谓小学生词语贫乏,是指书面语言不丰富,表现在作文中就没的可写,一但把口语里的潜藏词汇都动员出来,运用到他们的语言活动中去,加上不断增加的积极词汇,那么学生的口头词语就会丰富起来,在这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课堂上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即使那些胆小、内向、不善表达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也会得到一次次的锻炼。这样,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日积月累的训练,还愁学生语言表达不丰富,作文没的可写吗?

显而易见,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实际、调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的训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我们教师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去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辛勤的汗水怎能有丰厚的回报,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工具学科,让我们在语文课中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终身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个回答  2009-11-28
小学语文句式的种类:根据表达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选择疑问句等句子。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
第3个回答  2009-11-29
你这问题我都没听明白!
另外小学语文的的版本也很多啊 苏教 人教 北师大版的 还有一些比较少用的教材很多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