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的原理是什么?

七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答案!

它只是用溶剂来去除油垢或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任何水分,所以称之为干洗。
干洗的溶液可以溶解及去除衣物上的油垢,例如羊毛及丝类的天然纤维,水洗后很可能会缩水、变形及褪色,但是干洗就可以处理得很好,甚至人造纤维如多元脂纤维也可以干洗得很干净。这些纤维在水洗后仍会残留一些油性污渍,但干洗后这些污渍就可能去除了。 用化学溶剂通过渗透、溶解和烯释对衣物进行洗涤,达到去除油垢或污渍的效果,称为干洗。所谓“干洗”是指衣物洗涤之前是干的,干洗后从干洗机取出的衣物也是干的,但在干洗过程中,衣物在干洗机滚筒内是用化学溶剂浸泡、洗涤、脱干,再经过烘干,把衣物上含有的化学溶剂回收,并将衣物干燥就完成了全部干洗过程。干洗是近百年才出现的洗涤方法。经过干洗后的服装不变形、不退色、不损伤面料。还有消毒、灭菌的特殊功效。
就干洗的角度而言,对污垢的分类,一般以污垢在干洗溶剂中的溶解性分类,具体有以下 4 类:

1)可溶于干洗溶剂的污垢——溶剂溶性污垢,例如油、油脂的污垢;

2)可溶于水,但不溶于干洗溶剂的污垢——水溶性污垢例如:盐、糖的污垢等;

3)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干洗溶剂的污垢——非溶性污垢,例如:碳、粘土、金属氧化物等的污垢;

4)需要特别处理的局部污垢——污渍。

现在从干洗的角度讨论上述污垢的去除问题。

一、溶剂溶性污垢

溶剂溶性污垢在干洗过程中是最容易处理的一种,作为干洗溶剂的四氯乙烯对于油、油脂具有极好的溶解能力。溶解力实际上是一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在干洗中,假如沾有油污的衣物在四氯乙烯中洗涤,这个溶剂洗涤体系中存在着 3 种分子间的力,即油污内的分子间的力 A 、溶剂内的分子间的力 B 、溶剂与油污分子间的力 C 。当 C 大于 A 时,油污才能溶解并扩散到溶剂中去,当油污分子被足够数量的溶剂分子包围时,那么油污就会被溶剂溶化,并脱离衣物溶于溶剂中,达到去污目的。然而,并不是说所有沾附在衣物上的油污都能被绝对地溶解掉;但可以这么说,即使有残留的油污,也不足以影响衣物外观。在干洗中,所使用的干洗溶剂的份量是数十倍及至数百倍于衣物上油污的份量。例如,在一台 18 公斤容量的干洗机中洗涤 15 公斤的衣物,使用的溶剂为 30 公斤,假如 15 公斤的衣物中含衣物重量 5% 的油污,即 0.75 公斤,则油污与溶剂比为 1 比 40 ,这样,溶剂对油污已有足够的处理能力了。

二、水溶性污垢

对于干洗来说,所提到的盐类水溶性污垢,主要是指氯化纳,一些有机物,例如,糖、淀粉、尿、蛋白质等。一般情况下,把这些物质分为两大类:一是能彻底溶于水中的物质,如氯化纳、葡萄糖、蔗糖等;二是不能彻底溶于水中的物质,如淀粉及一些蛋白质,特别是一些来源于食物的物质。要洗除织物上的水溶性污垢必须要有水的参与,这是在干洗过程中往溶剂加入水分的重要原因。干洗中使用的四氯乙烯溶剂对水只有极低的溶解性,为了提高干洗溶剂中的含水量,可以往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达到两种效果: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以提高溶剂中水分的存在量和增强去污效果;可以防止衣物洗涤过程中静电的产生和防灰。在干洗溶剂中,若有适量的水分对去除水溶性污垢是相当有利的,但过量的水分也会引起某些织物的缩水、变皱、粘结等,因此,必须控制水在干洗溶剂的存在量,使其既可帮助去污,又不引起织物变形、缩水等问题。在干洗中,通常是用溶剂的相对湿度表示溶剂中的水分含量。一般情况下,水溶性的污垢在相对湿度略高于该污垢的饱和状态所需要的相对湿度时,即可使其溶解。例如,要去除氯化纳污垢,就必须使溶剂中的相对湿度高于氯化纳达到饱和溶液所需要的相对湿度。把相对湿度调整在 75% 的相对湿度就可以溶解氯化纳和葡萄糖。而在干洗过程中,去除这类水溶性污垢时,除了水的溶解力外还有干洗机的机械作用力。在干洗中,要洗除衣物上的水溶性污垢,就要往干洗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表面活性剂,究竟要加多少才合适,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因素:

1、空气相对湿度

不同地区,不同的日子,相对湿度均不相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在该环境下穿着的衣物的相对湿度有一定的影响,这要看衣料的吸湿性来判断。如在相同的空气湿度环境中,棉毛织物的相对湿度要比化纤的高。根据实验,棉、毛、麻织物的相对湿度与其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干洗衣物时,应注意当时空气相对湿度及衣物面料情况。例如,在广州春天的雨季,空气湿度达到 90% 左右,对棉、毛、麻织物进行干洗时,不但不需要往溶剂中加入水分,反而在干洗前须对织物使用 30℃ 的低温作烘干处理约 5 分钟,使其相对湿度控制在约 75% ,再进行干洗。在空气相对湿度低的时候,干洗衣物时则需往溶剂中随表面活性剂加入水分,使相对湿度达标,有利于去除水溶性的污垢。

2、干洗溶剂的相对湿度的控制

溶剂的相对湿度控制在 75% ,绝不可超过 80% 。 80% 这相相对湿度对大多数织物来说是危险的含湿量,会引起织物缩水、变形、渗色等。

在往溶剂中加入水的同时应加入干洗洗涤剂,应注意洗涤剂的百分比浓度。例如,某干洗洗涤剂的浓度为 95% ,含水分 5% 。当加这种洗涤剂 200 克至干洗溶剂中时,实际的洗涤剂为 190 克,水为 10 克。这 10 克水也应作为加水量考虑。

一般来说,经过蒸馏处理后的干洗溶剂的含水量可忽略不计。衣物本身的相对湿度在一般气候条件下比较难以估算,那么在干洗一些有可能缩水、变形的含棉、毛、麻衣物时,为了掌握干洗时溶剂中含水量的精确性,可在干洗前对这些衣物以 35℃ 的低温作 5 ~ 10 分钟的烘干处理。在干洗时,往溶剂中加入被洗衣物重量 0.25 ~ 0.3% 的水,以及 1 ~ 4% 的干洗洗涤剂。

三、非溶性污垢

常见的非溶性污垢有碳、烟尘、金属氧化物等。这类固体的细小颗粒污垢一般以静电有吸附或与油脂膜结合附着在衣物上。在干洗中,通过溶剂的机械冲击力,使以静电形式吸附的污垢被冲刷下来;而溶剂的溶解力则使油脂溶解,使与油脂膜结合附着在衣物上的固体颗粒污垢脱落于干洗溶剂中,有效地防止其再沉积到织物上,同时运用过滤器从溶剂中滤掉,进一步防止污垢再沉积的发生。

以上讨论的三种污垢,有时会以单一的方式存在于衣物上,但更多的还是以混合形式而存在,当把衣物放进干洗机中洗涤时,几种去垢的作用同时地进行,达到去垢的目的。而污渍的去除应在干洗前(或后),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处理,常规干洗方式对衣物上的污渍不易去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1、 什么是干洗?
干洗就是不用水洗涤衣物,它只用溶剂来去除油污或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水份,所以称之为干洗。

2、 干洗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预处理,也就是去渍处理。它是人工用助剂将污染严重的污垢和不溶于干洗溶剂的污渍(如果汁、指甲油、油漆、墨水等)进行预先的处理。
第二步,主洗涤。将预处理过的衣物放进干洗机中,用干洗溶剂进行全面地洗涤并甩(烘)干。
第三步,后处理,主要目的是去除衣物中残留的干洗溶剂和熨烫整形。

3、 干洗溶液剂有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主要有三类,它们是:
a、 氯代烃合成溶剂,最常用的是四氯乙烯(PEKCRO),它安全性好,脱脂去污能力强,但它对金属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其水解主物有毒,对土壤、水质和人体造成危害。另外,它对塑料、尼龙等制品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所以,洗涤时必须将这样的饰物(如纽扣等)取下。
b、 氯氟溶剂,其典型代表为三氯三氟乙烷(CFC-113)等,它无毒,不可燃,对橡胶、多属化纤无腐蚀性,洗净度高于四氯乙烯。但此类溶剂破坏大气的臭氧层,已被禁止使用。
c、 碳氢溶剂,即石油溶剂,洗涤效果好,用此类溶剂洗完后的衣物,无四氯乙烯洗涤常有的异味,对人体和环境无污染。过去因其安全性较差,曾被淘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性已被解决,因而,越来越得到干洗业主的青睐。
4、 关于干洗的几个具体问题
a、 什么样的衣物不宜干洗?
丙纶类衣物(含防雨绸等),橡胶制品(含松紧带),人造革,油漆类饰物(如漆花),带有金属的饰物,用胶水粘接的绒制品。
b、经常干洗会缩短衣物的寿命吗?
不会,恰恰相反,经常干洗会延长衣物的寿命,这是因为,水洗首先在让衣物的纤维膨胀,这样在洗涤时,洗涤剂将渗入到纤维中,很难清洗干净,残留的洗涤剂就会侵蚀纤维,从面使纤维变脆,导致衣物寿命的降低。而干洗不会使衣物的纤维膨胀,干洗剂,尤其是石油溶液剂,不会渗入纤维中,因而不会造成衣物的变脆,不会影响其寿命的降低,再者,污渍在衣物上的时间长了会影响其寿命,而且一确良但粘上细小的灰尘或其它小颗粒污物,就会像砂纸一样迅速地磨损织物纤维。另外附着在尘土中的孢子等细菌也会进一步损坏衣物。
c、干洗能否杀死细菌?
能,但非所有的细菌,一般说来,衣物上的微生物可分为病菌、无毛虫、孢子和寄生虫。在干洗过程中,由于干洗剂的作用,病菌,无毛虫和蛾幼虫可以杀死,对孢子来说,通过机械力的作用能使其从衣物上剥离出来,然后用过滤器分离出去。对于虱子,可以杀死,但因它的附着力特强,无法从衣物上分离出去。
d、 干洗的衣物缩水吗?
不会。只在干洗过程是正常适当的,衣物不会缩水发生,若有缩水发生,一是由于原服饰制造厂没有做好预先的防缩加工,二是干洗剂中混入了水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25
1、干洗原理衣物上的脏物大多是空气中尘埃附着油或油脂后粘附在纤维上形成的。油或油脂主要来自人体分泌脂肪、烹调油和汽车排气等。干洗所用干洗剂的功能是可迅速溶解使灰尘粘着于纤维的油或油脂。干洗剂中添加特选干洗助剂则可使灰尘悬浮出来并防止其再次沉积在衣物上。然后,通过过滤或蒸溜处理,可把游离的污垢从干洗剂中分离出来。

2、水溶性的污垢如污泥、食品和饮料的污渍,只使用干洗剂不易除掉。为增强这方面的去污能力,通常在干洗过程中,加入少量的水与干洗助剂的混合液。而现代的干洗助剂配方一般都含有足够的水分,故毋须另加水。干洗助剂与水的混合物,也可在干洗之前,直接用来刷洗衣物上的污渍。这样,少量的水就以乳化液形式引入干洗剂系统。这种工艺方法通常称之为前去污。由于加水量很少,所以干洗机内基本上还是保持干洗”条件,缩水、褪色、变形以及所有通过干洗剂可避免的其他问题均可减至最低程度。

3、去垢原理污垢四大类及对应去除方法a溶于有机剂—溶剂溶性污垢,如油脂,用溶剂去除;b溶于水的污垢—水溶性污垢,如盐、糖,用加枧油去除;c不溶于溶剂,也不溶于水—非溶性污垢,如粉尘、金属氧化物,用机械力去除;d需特殊处理的局部污垢—污渍、墨水,用特殊化学品在去渍台上去除。
加盟干洗店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好加盟品牌,加盟品牌选择好了,后期如果遇到经营风险,就能获得品牌最大的帮助,减轻经营风险。建议加盟干洗店行业开店,需要从干洗店品牌的宣传实力、知名度、帮扶能力、营销网络等方面谨慎选择加盟品牌。了解干洗店品牌的运营状况和模式,比较之后谨慎地选择合适的干洗店加盟品牌。【点击了解更多加盟项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16
干洗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它只是用溶剂来去除油垢或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任何水分,所以称之为干洗。干洗的溶液可以溶解及去除衣物上的油垢,例如羊毛及丝类的天然纤维,水洗后很可能会缩水、变形及褪色,但是干洗就可以处理得很好,甚至人造纤维如多元脂纤维也可以干洗得很干净。这些纤维在水洗后仍会残留一些油性污渍,但干洗后这些污渍就可能去除了。
用化学溶剂通过渗透、溶解和烯释对衣物进行洗涤,达到去除油垢或污渍的效果,称为干洗。所谓“干洗”是指衣物洗涤之前是干的,干洗后从干洗机取出的衣物也是干的,但在干洗过程中,衣物在干洗机滚筒内是用化学溶剂浸泡、洗涤、脱干,再经过烘干,把衣物上含有的化学溶剂回收,并将衣物干燥就完成了全部干洗过程。干洗是近百年才出现的洗涤方法。经过干洗后的服装不变形、不退色、不损伤面料。还有消毒、灭菌的特殊功效
第4个回答  2019-02-17
它只是用溶剂来去除油垢或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任何水分,所以称之为干洗。干洗的溶液可以溶解及去除衣物上的油垢,例如羊毛及丝类的天然纤维,水洗后很可能会缩水、变形及褪色,但是干洗就可以处理得很好,甚至人造纤维如多元脂纤维也可以干洗得很干净。这些纤维在水洗后仍会残留一些油性污渍,但干洗后这些污渍就可能去除了。
用化学溶剂通过渗透、溶解和烯释对衣物进行洗涤,达到去除油垢或污渍的效果,称为干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