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会得哪些病

蜜蜂会得哪些病

1、蜜蜂白垩病:春季或初夏是蜜蜂多发病时期,白垩病又名石灰蜂子,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多发生于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是在巢房封盖之后死亡的。

2、孢子虫病:孢子虫病是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蜜蜂成虫病,在我国发病率也较高。患病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3、蜜蜂麻痹病:蜜蜂麻痹病又称黑蜂病,是一种成年蜂病,一般发生在春、秋两季。蜜蜂麻痹病的症状有两种:一种(I型)症状是病蜂翅膀和体躯不正常抖动,飞不起来,常跌落在地,有时在箱内乱挤成一团,腹部膨胀,翅膀张开并脱落。腹部膨胀是由于蜜囊充水而引起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蜂群的选择是养殖蜜蜂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首先需要了解好当地的养殖环境,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蜂种,保证能够在当地环境内正常的生长,提高蜂群的质量与繁殖率。要以培育出强蜂群为目的,选择工作效率高、花粉采集快的蜂群,既能够保证群势,还能够有效的提高蜂群的质量。

2、选好蜂种之后当然就是蜂箱的选择选择,蜂箱是养殖蜜蜂的基础条件之一。因为在养殖蜜蜂时,蜜蜂一般都是露天放在野外的。蜜蜂所有的工作、生活一般都是在蜂箱中完成的。因此要保证蜂箱足够硬实且比较轻。

3、不管是购买的蜂群还是我们从野外捕捉的蜂群,在弄回来之后要做好蜂群的转移工作。将蜂群转移到事先准备好的蜂箱中。在转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将原有的巢脾也要一起转移进去,保证蜂群能够尽快的适应养殖环境。并且也能够促进蜂群恢复正常工作,将养殖环境尽量打造成蜂群之前的筑巢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蜜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垩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孢子虫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1
蜜蜂病虫害的种类较多。归纳起来有由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传染性病虫害和非传染性病虫害。传染性病虫害又根据侵染方式的不同,分为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虫害和由寄生虫引起的侵袭性病虫害。
蜜蜂传染性病虫害主要有:
(1)病毒病。
主要有囊状幼虫病、麻痹病、蜂蛹病、云翅病毒病、埃及蜜蜂病毒病等。
(2)细菌病。
主要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败血病以及副伤寒病等。
(3)螺原体病。
主要有蜜蜂螺原体病。
(4)真菌病。
主要有白垩病、黄曲霉病以及蜂王卵巢黑变病等。
(5)原生动物病。
主要有蜜蜂孢子虫病、蜜蜂阿米巴病等。
(6)寄生螨。
主要有雅氏瓦螨(大蜂螨)、亮热厉螨(小蜂螨)以及武氏蜂盾螨(气管螨)等。
(7)寄生性昆虫和线虫。
主要有蜂麻蝇、驼背蝇、芫菁、圆头蝇、蜂虱以及线虫等。
蜜蜂非传染性病虫害主要有卷翅病、冻伤幼虫、卵干枯病、枣花病、茶花中毒、甘露蜜中毒以及花粉、花蜜及农药中毒等。
此外,根据患病蜜蜂的虫态,蜜蜂病虫害主要有蜂卵病、幼虫病、蜂蛹病以及成年蜂病。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5-05-16
1.细菌性幼虫病
  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为幼虫芽孢杆菌G+,封盖后幼虫死亡;
  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G+,2-3日龄幼虫死亡;
  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红霉素0.05g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2.细菌性成蜂病
  蜜蜂败血病:蜜蜂败血杆菌G-,成蜂死亡解体;
  蜜蜂副伤寒:副伤寒杆菌G-,成蜂腹泻、死亡;
  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氟哌酸0.02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3.病毒性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病毒,封盖后幼虫死亡;
  蜜蜂蛹病:蜂蛹病病毒,蛹死亡;
  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4.病毒性成蜂病
  蜜蜂螺原体病:蜜蜂螺原体病病毒,成蜂死亡;
  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红霉素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急性、慢性麻痹病:急性、慢性麻痹病病毒,成蜂死亡;
  治疗方法:1、每10框蜂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2、夜晚喂饱糖水用10-15克升华硫从继箱框梁上撒下,所有病蜂在2天内驱逐箱外,杀尽病毒。但2周内会影响工蜂泌浆,需要饲喂鸡蛋(按一天一箱一个鸡蛋量拌入糖浆中)补充蛋白质。
  5.真菌性幼虫病
  白垩病:蜂囊球菌,幼虫死亡呈石灰质;
  治疗方法:取制霉素片5片化1千克石灰清水喷脾,可以直接喷患病幼虫。
  6.真菌性成蜂病
  孢子虫病:蜜蜂微孢子虫感染,成蜂下痢死亡;
  阿米巴原虫病:马氏管变形虫,成蜂下痢死亡;
  治疗方法:1000毫升糖浆中加入4毫升食醋,250毫升/次10框蜂,2-3天一次,连用4-5次为1疗程。
  三、寄生螨的防治
  在我国对蜜蜂危害较严重的螨类主要是寄生在蜜蜂体外的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和壳热厉螨(又称小蜂螨)。
  大蜂螨
  (1)饲管防治 在蜂群的日常管理中,定期割除雄蜂蛹,并清除雄蜂幼虫、蛹上蜂螨。也可有意给蜂群加雄蜂脾,让蜂王产雄蜂,利用大蜂螨喜寄生雄蜂的特性,诱使蜂螨在雄蜂脾上寄生,待雄蜂脾上的雄蜂少许封盖后,抽出雄蜂脾,杀死雄蜂幼虫及蜂螨,以减少蜂螨寄生率。
  (2)药物防治
  ①氟氯苯氟菊酯条(螨扑),悬挂于蜂群内,每1框蜂群2条,6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止使用。
  ②氟胺氰菊酯条(螨扑),悬挂于蜂群内,每10框蜂群2条,3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止使用。
  ③甲酸溶液(甲酸7毫升与乙酸3毫升)熏蒸,临用前将两者混合,在22度以上气温下,在标准箱内熏蒸无蜂封盖子脾7-8张,密闭熏蒸5-6小时。
  小蜂螨

  小蜂螨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很少出现在巢脾外的蜂体上。寄生主要对象是封盖后的老幼虫和蛹。
  (1)饲养管理防治措施
  ①蜂群内断子防治法 根据小蜂螨在蜂体上仅能存活1-2天,不能吸食成蜂体血淋巴这一生物学特性,可采用人为幽闭蜂王或诱入王台断子的方法治螨。一般工蜂发育过程中,封盖期的幼虫和蛹期为12天,将蜂王幽闭或介绍将要出房的王台,并把蜂巢内幼虫摇出,将卵用糖水浇死,并全部割除雄蜂蛹,这样12天之后,蜂群内就会出现彻底断子,放王3天后蜂群才会出现幼虫,这时蜂体上的小蜂螨也自然死亡。如果介绍王台,新王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大多也超过12天。因此,幽闭蜂王断子12天,给蜂群介绍王台断子,都可有效防治小蜂螨。
  ②同巢分区断子防治法 用同一种能使蜂群气味和温、湿度正常交换而小蜂螨无法通过的纱质隔离板,将蜂群分成2个区,使各区造成断子状态2-3天,使小蜂螨不能生存,防治有效率在98%以上。方法是在继箱和巢箱间采用隔王板大小的细纱质隔离板,平箱或卧式箱则用框式隔离板,一定要严密,不使蜂螨通过,每区各开一巢门,将蜂王留在一区继续产卵繁贿,幼虫脾、封盖子脾全部调到另一区,造成有王区内2-3天绝对无幼虫,待无王区子脾全部出房后,该区绝对断子2-3天,使小蜂螨全部死亡后,再将蜂群并在一起,以此达到彻底防治小蜂螨的目的。该法比幽闭蜂王断子更为优越,它保持了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和蜂群的正常繁殖,劳动强度低,又不影响蜂群正常生产。
  (2)药物防治
  用升华硫磺法,可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蜂路和框梁上,也可直接涂抹于封盖子脾上,注意不要撒入幼虫房内,造成幼虫中毒。为有效掌握用药量,可在升华硫药粉中掺入适量的细玉米面做填充剂,充分调匀,将药粉装入一大小适中的瓶内,瓶门用双层纱布包起。用药时瓶口对准要撒的部位轻轻抖动,撒匀即可。涂抹封盖子脾,可用双层纱布将药粉包起,直接涂于封盖子脾,一般每群蜂(10足框)用药粉3克,每隔5-7天用药1次,连续3-4次为一个疗程。用药时,注意用药要均匀,用药量不能太大,以防引起蜜蜂中毒。进入生产期不可使用
第3个回答  2010-06-30
  1.细菌性幼虫病
  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为幼虫芽孢杆菌G+,封盖后幼虫死亡;
  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G+,2-3日龄幼虫死亡;
  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红霉素0.05g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2.细菌性成蜂病
  蜜蜂败血病:蜜蜂败血杆菌G-,成蜂死亡解体;
  蜜蜂副伤寒:副伤寒杆菌G-,成蜂腹泻、死亡;
  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氟哌酸0.02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3.病毒性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病毒,封盖后幼虫死亡;
  蜜蜂蛹病:蜂蛹病病毒,蛹死亡;
  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4.病毒性成蜂病
  蜜蜂螺原体病:蜜蜂螺原体病病毒,成蜂死亡;
  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红霉素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急性、慢性麻痹病:急性、慢性麻痹病病毒,成蜂死亡;
  治疗方法:1、每10框蜂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2、夜晚喂饱糖水用10-15克升华硫从继箱框梁上撒下,所有病蜂在2天内驱逐箱外,杀尽病毒。但2周内会影响工蜂泌浆,需要饲喂鸡蛋(按一天一箱一个鸡蛋量拌入糖浆中)补充蛋白质。
  5.真菌性幼虫病
  白垩病:蜂囊球菌,幼虫死亡呈石灰质;
  治疗方法:取制霉素片5片化1千克石灰清水喷脾,可以直接喷患病幼虫。
  6.真菌性成蜂病
  孢子虫病:蜜蜂微孢子虫感染,成蜂下痢死亡;
  阿米巴原虫病:马氏管变形虫,成蜂下痢死亡;
  治疗方法:1000毫升糖浆中加入4毫升食醋,250毫升/次10框蜂,2-3天一次,连用4-5次为1疗程。
  三、寄生螨的防治
  在我国对蜜蜂危害较严重的螨类主要是寄生在蜜蜂体外的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和壳热厉螨(又称小蜂螨)。
  大蜂螨
  (1)饲管防治 在蜂群的日常管理中,定期割除雄蜂蛹,并清除雄蜂幼虫、蛹上蜂螨。也可有意给蜂群加雄蜂脾,让蜂王产雄蜂,利用大蜂螨喜寄生雄蜂的特性,诱使蜂螨在雄蜂脾上寄生,待雄蜂脾上的雄蜂少许封盖后,抽出雄蜂脾,杀死雄蜂幼虫及蜂螨,以减少蜂螨寄生率。
  (2)药物防治
  ①氟氯苯氟菊酯条(螨扑),悬挂于蜂群内,每1框蜂群2条,6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止使用。
  ②氟胺氰菊酯条(螨扑),悬挂于蜂群内,每10框蜂群2条,3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止使用。
  ③甲酸溶液(甲酸7毫升与乙酸3毫升)熏蒸,临用前将两者混合,在22度以上气温下,在标准箱内熏蒸无蜂封盖子脾7-8张,密闭熏蒸5-6小时。
  小蜂螨

  小蜂螨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很少出现在巢脾外的蜂体上。寄生主要对象是封盖后的老幼虫和蛹。
  (1)饲养管理防治措施
  ①蜂群内断子防治法 根据小蜂螨在蜂体上仅能存活1-2天,不能吸食成蜂体血淋巴这一生物学特性,可采用人为幽闭蜂王或诱入王台断子的方法治螨。一般工蜂发育过程中,封盖期的幼虫和蛹期为12天,将蜂王幽闭或介绍将要出房的王台,并把蜂巢内幼虫摇出,将卵用糖水浇死,并全部割除雄蜂蛹,这样12天之后,蜂群内就会出现彻底断子,放王3天后蜂群才会出现幼虫,这时蜂体上的小蜂螨也自然死亡。如果介绍王台,新王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大多也超过12天。因此,幽闭蜂王断子12天,给蜂群介绍王台断子,都可有效防治小蜂螨。
  ②同巢分区断子防治法 用同一种能使蜂群气味和温、湿度正常交换而小蜂螨无法通过的纱质隔离板,将蜂群分成2个区,使各区造成断子状态2-3天,使小蜂螨不能生存,防治有效率在98%以上。方法是在继箱和巢箱间采用隔王板大小的细纱质隔离板,平箱或卧式箱则用框式隔离板,一定要严密,不使蜂螨通过,每区各开一巢门,将蜂王留在一区继续产卵繁贿,幼虫脾、封盖子脾全部调到另一区,造成有王区内2-3天绝对无幼虫,待无王区子脾全部出房后,该区绝对断子2-3天,使小蜂螨全部死亡后,再将蜂群并在一起,以此达到彻底防治小蜂螨的目的。该法比幽闭蜂王断子更为优越,它保持了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和蜂群的正常繁殖,劳动强度低,又不影响蜂群正常生产。
  (2)药物防治
  用升华硫磺法,可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蜂路和框梁上,也可直接涂抹于封盖子脾上,注意不要撒入幼虫房内,造成幼虫中毒。为有效掌握用药量,可在升华硫药粉中掺入适量的细玉米面做填充剂,充分调匀,将药粉装入一大小适中的瓶内,瓶门用双层纱布包起。用药时瓶口对准要撒的部位轻轻抖动,撒匀即可。涂抹封盖子脾,可用双层纱布将药粉包起,直接涂于封盖子脾,一般每群蜂(10足框)用药粉3克,每隔5-7天用药1次,连续3-4次为一个疗程。用药时,注意用药要均匀,用药量不能太大,以防引起蜜蜂中毒。进入生产期不可使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6-30
蜜蜂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也会受到各种疾病的滋扰。引起蜜蜂得病的原因称为病原,蜜蜂的病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和各种昆虫、螨虫、线虫等动物,这些生物需要从蜜蜂身上获取营养才能生存。非生物因素包括温湿度、降雨及缺食、中毒、异常的饲料等。
蜜蜂又是一种社会性的昆虫,所以蜜蜂病害有别于其他单独生存昆虫发病的特点,单独生存的昆虫,发病只限于其具体个体。而蜜蜂三型蜂同在一个蜂巢生活,三者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缺一不可。所以如果蜜蜂发病,必然是以整个蜂群而言的。在蜂群的三型蜂中,任何一种蜜蜂发病,都会使蜂群受到影响。治疗时也应从蜂群考虑进行治疗。
蜜蜂的病害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传染性疾病又可以根据它们侵染方式的不同分为侵染性病害和侵袭性病害,前者是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原生动物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后者是由蜂螨、孢子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是指由于遗传因素、中毒、营养障碍等不良因子引起的。蜜蜂的病害对养蜂生产有非常大的危害,严重时会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以致全群覆灭。
一般蜜蜂患病以后,会在群体内出现某些异常的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初步判断蜜蜂得病的大体状况。蜜蜂疾病的症状主要有四种:①某些病原物会导致蜜蜂的幼虫、蛹或成年蜂在蜂巢内发生腐烂,有时甚至伴随着特殊的臭味;②蜜蜂感病后,幼虫的体色发生变化,由明亮光泽的白色变成苍白,继而转黄变黑色;③蜜蜂受到侵袭性病害后,蜜蜂成虫往往出现翅膀发育不全,腹部鼓胀等畸形的出现。④蜜蜂幼虫患病后,常常被群内内勤蜂清除出巢房,无病的幼虫正常发育,蜂王又在清理的空房中产卵,从而导致同一封盖子脾上出现发育日龄不同的情况。这种状况被称为“花子”,出现花子一般表明蜜蜂已经患病。

死蜂。健康蜂一般不会死在箱内,也很少死在蜂箱周围。在越冬期若发现箱底有大量死蜂,且蜂体颜色变暗、发软、发出恶臭,则很可能是由于患了伤寒或失血症所引起。采蜜季节若在蜂箱周围发现死蜂且两翅后翻,腹向内弯曲,则是农药中毒所致。

背腹。健康蜂的背腹密生茸毛,其环节能有节律地频频伸缩,色泽鲜艳,体表干燥。病蜂的腹部则表现膨大或缩小,不能自由伸缩,茸毛脱落,毛色变暗或发黑,体表湿润,有时像油浸过一样,这多是麻痹病的典型症状。

头部。健康蜂的头部活动自如,当表现摇头搔痒时,可能是有蜂螨等寄生虫。

脚肢。健康蜂6足灵活,爬行迅速;若脚足麻木,强直失灵,爬行迟缓或不能爬行,多是患有麻痹病。

翅膀。健康蜂4翅完整,张合自如,飞翔自由,病蜂翅膀残缺不全,或振翅颤抖,失去飞翔能力,有的幼蜂翅膀卷曲,多是患有卷翅病,翅膀残缺多由蜂螨危害造成。

状态。患病蜜蜂常表现出痴呆、反应迟钝、失去活力、不能起飞、神情不安、栖于一侧或在箱内外缓慢地滚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