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混凝土输送泵经常出现堵管现象?

如题所述

1 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混凝土运送和提升,改变了混凝土运输过程效率低下的传统施工方法,泵输送混凝土以其机械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而广泛应用于铁路、交通、水利、高层建筑等大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但在泵送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堵管现象。以下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堵管故障的原因以及排除和预防方法。
2 堵管原因
正常泵送的混凝土在管道中心形成柱状流体,流动时呈悬浮状态,表面包有一层水泥浆,作为润滑剂与管壁接触,骨料之间基本上不产生相对运动。当某些粗骨料运动受阻时,后面的骨料运动速度受其影响而滞缓,致使形成粗骨料集结,而附近的砂浆被挤走,余下的间隙有小骨料填充,水泥浆润滑层被破坏,运动阻力加大,速度变慢,直至运动停止而堵管。
3 堵管分析及处理
3.1 进料口处的堵塞
(1)现象
泵送运动及液压系统均正常,无异音和振动,料斗内有较大骨料或结块,在进料口处卡住或拱起而堵塞。
(2) 排除方法
泵反向运转以破坏拱起,使混凝土回到料斗,重新搅拌,再正向泵送。如果反向不成,则需人工清理,予以排除。
3.2 分配阀出料口处的堵塞
(1)现象
泵送系统动作突然中断,并有异响,产生较强烈的振动,但管道内无相应振动。
(2) 排除方法
往料斗内倒入15~30L水泥浆,使泵反复正反向起动,迫使打开通路,若此法无效,则只能人工排除,拆下相连管,去掉阀内杂物即可。
3.3 S管阀处堵塞
(1) 现象
S管阀处堵塞是逐渐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泵送完混凝土后,没及时用高压水冲洗,致使管内残留混凝土,日久逐渐加厚,堆积固结,造成堵塞。
(2) 排除方法
泵送混凝土结束后,要用高压水将泵体和S管冲洗干净。冲洗无效时,可采用钎镐把残渣去掉,直至彻底清除为止。
3.4 混凝土输送管道堵塞
(1) 现象
输送压力逐渐增加,而料斗料位不下降,管道出口不出料,泵发生振动,管路也伴有强烈的振动和位移时,可判定是管道堵塞。
(2) 堵塞部位的判断
堵塞一般发生在弯管和锥管处有振动的部位。一般情况是从泵的出口开始。征兆是:未堵塞的管段会发生剧烈振动,堵塞部位以后的管路则无振动感。可以用听觉判断,未堵塞段混凝土被吸动时,会有响声;堵塞部分以后段则没有声响。还可以用木锤敲打管道检查,凭敲打时手感或声音判断,堵塞部位会有发“闷”的声音和密实的感觉。在长距离水平输送时,如有管接头漏浆的情况,泄漏部位后面的直管内也容易发生堵塞。
(3)排除方法
发生堵塞时,可反复正、反转泵,堵管的排除在一边进行反转泵送,一边沿管路检查时,可以用木锤敲打被认为是堵塞的部位,有时能使堵塞的骨料受振后松散而使泵送畅通;若敲打无效,则不可用铁锤或其它可能伤害管道的物件重击。如果堵管部位判断得准确,而且堵塞处离管道卸料的末端不远时,只要把堵塞管拆下,清除其中已堵塞的混凝土,再装回去,即可继续泵送。如果堵管部位离管道末端较远,堵塞段被清理后回装到管路时,这段空管由于气塞作用,可能造成再次堵管。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堵塞段以后的管道混凝土用压缩空气吹出再接管泵送。如果堵管部位不能迅速判断或者难以拆卸时,应采用气洗方法把混凝土吹除。在堵管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分段吹洗。若分成较短的管段也吹洗不动,应尽快组织人力,把全部管道逐节拆卸,清除其中的混凝土,并用水冲洗干净。
3 减少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堵塞的措施
3.1 输送泵本身方面
(1)出口压力越高则堵管越不易发生
在产生堵管的开始时刻,如果液压系统能提供强劲推力,则能强制打通管道,制止堵管形成。
(2)采用高低压泵送自动转换功能可减少堵管
如果堵管发生在低压泵送状态,则转入到高压泵送状态后能瞬时产生强大推力,防止堵管的进一步发展。
(3)硬的泵送特性有利于减少堵管发生
现在的输送泵大多采用了变量泵,尽管这能提高泵送效率和减少装机功率,但对防止堵管是不利的,因为高压泵送的流量越小则越易导致堵管。作为输送泵设计者应该在确定泵送特性曲线时作综合考虑,太软的特性尽管降低了制造成本,但易发生堵管又会影响产品形象。从输送泵用户的角度来考虑,建议尽量选装机功率大的产品,并调整好泵的变量曲线,以使电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而又不会使电机过载。
3.1 输送泵本身方面
(1)出口压力越高则堵管越不易发生
在产生堵管的开始时刻,如果液压系统能提供强劲推力,制止堵管形成,防止堵管的进一步发展,
(2)采用高低压泵送自动转换功能可减少堵管
如果堵管发生在低压泵送状态,则转入到高压泵送状态后能瞬时产生强大推力,尽管这能提高泵送效率和减少装机功率,因为高压泵送的流量越小则越易导致堵管,但对防止堵管是不利的,
(3)硬的泵送特性有利于减少堵管发生
现在的输送泵大多采用了变量泵,但易发生堵管又会影响产品形象,作为输送泵设计者应该在确定泵送特性曲线时作综合考虑,太软的特性尽管降低了制造成本,并调整好泵的变量曲线,建议尽量选装机功率大的产品,从输送泵用户的角度来考虑,以使电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而又不会使电机过载,
3.2 输送泵的正确应用方面
(1)设计与安装管道时,以减少混凝土泵送阻力,防止堵塞,应尽可能避免90°和S弯,防止混凝土离析或堵塞,输送泵应做间隔推动,若因某种原因压送中断时间超过30min或遇见压送发生困难时,
(2)
压送应连续进行,每4~5min进行四个行程的正反转,所以应尽量满足泵对坍落度的要求,
(3) 因坍落度对砼的可泵性影响最大,
(4) 选用的骨料粒度应符合要求,一般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泵的压力升高,应对管路进行检查,管路产生振动时,不得强行压送,防止堵塞,并放慢压送速度或使泵反转,
(5) 当遇到混凝土压送困难,
(6) 添加合适的外掺剂、粉煤灰等也可提高可泵性,减少堵管的发生,
(7)为防止堵管,喂料斗上应设专人将大石块及杂物及时捡出,然后先送砂浆,
(8)压送前应用适量的水湿润泵的料斗、泵室、管道等与混凝土接触部分,以防止堵塞,后送混凝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24
一、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堵管
1.1 操作人员精力不集中
输送泵操作人员在泵送施工中应精力集中,时刻注意泵送压力表的读数,一旦发现压力表读数突然增大,应立即反泵2-3个行程,再正泵,堵管即可排除。若已经进行了反泵(正泵几个操作循环,仍未排除堵管,应及时拆管清洗,否则将使堵管更加严重。

1.2 泵送速度选择不当
泵送时,速度的选择很关键,操作人员不能一味地图快,有时欲速则不达。首次泵送时,由于管道阻力较大,此时应低速泵送,泵送正常后,可适当提高泵送速度。当出现堵管征兆或某一车混凝土的塌落度较小时,应低速泵送,将堵管消灭在萌芽状态。

1.3 余料量控制不适当
泵送时,操作人员须随时观察料斗中的余料,余料不得低于搅拌轴,如果余料太少,极易吸入空气,导致堵管。料斗中的料也不能堆得太多,应低于防护栏,以便于及时清理粗骨料和超大骨料。当某一车混凝土的塌落度较小时,余料可低于搅拌轴,控制在“S”管或吸入口以上,以减小搅拌阻力、摆动阻力和吸入阻力。本办法仅适用于“S”阀系列混凝土泵。

1.4 混凝土的塌落度过小时采取措施不当
当发现有一斗混凝土的塌落度很小,无法泵送时,应及时将混凝土从料斗底部放掉,若贪图省事,强行泵送极易造成堵管。切忌在料斗中加水搅拌。

1.5 停机时间过长
停机期间,应每隔5~10min(具体时间视当日气温、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初凝时间而定)开泵一次,以防堵管。对于停机时间过长,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宜继续泵送。

1.6 管道未清洗干净
上次泵送完毕,管道未清洗干净,会造成下一次泵送时堵管。所以每次泵送完毕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将输送管道清洗干净。

二、管道连接原因导致的堵管
管道接法错误很容易导致堵管。接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管道布置时应按最短距离、最少弯头和最大弯头来布管,尽量减小输送阻力,也就减少了堵管的可能性。
泵出口锥管处,不许直接接弯管,至少应接入5mm以上直管后,再接弯管。

泵送中途接管时,每次只能加接一根,且 应用 水润滑一下管道内壁,并排尽空气,否则极易造成堵管。

垂直向下的管路,出口处应装设防离析装置,预防堵管。
高层泵送时,水平管路的长度一般应不小于垂直管路长度的15%,且应在水平管路中接入管路截止阀。停机时间超过5min时,应关闭截止阀,防止混凝土倒流,导致堵管。由水平转垂直时的90度弯管,弯曲半径应大于500mm。

三、混凝土或砂浆的离析导致的堵管
混凝土或砂浆遇水时,极易造成离析。有时在泵送砂浆时,便发生堵管现象,就是因为砂浆与管道中的水直接接触后,砂浆离析而引起的,预防办法是:泵前用水湿润管道后,从管道的最低点将管道接头松开,将余水全部放掉,或者在泵水之后,泵送砂浆之前,放入一海绵球,将砂浆与水分开。

泵送完毕清洗管道时,也要放入一海绵球,将水与混凝土分开,否则极易造成堵管。

四、局部漏浆造成的堵管
由于砂浆泄漏掉,一方面 影响 混凝土的质量,另一方面漏浆后,将导致混凝土的塌落度减小和泵送压力的损失,从而导致堵管。漏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输送管道接头密封不严
输送管道接头密封不严,管卡松动或密封圈损坏而漏浆。此时应紧固管卡或更换密封圈。

4.2 眼镜板和切割环之间的间隙过大
眼镜板和切割环磨损严重时,二者之间的间隙变大。当间隙大于% -- 时,须通过调整异形螺栓来缩小眼镜板和切割环之间的间隙,若已无法调整,应立即更换磨损件。本办法仅适用于“S”阀系列混凝土泵。

4.3 混凝土活塞磨损严重
操作人员应经常观察水箱中的水是否浑浊,有无砂浆,一旦发现水已浑浊或水中有砂浆,表明混凝土活塞已经磨损,此时应及时更换活塞,否则将因漏浆和压力损失而导致堵管,同时还会加剧活塞和输送缸的磨损。

4.4 因混凝土输送缸严重磨损而引起的漏浆
若每次更换活塞后,水箱中的水很快就变浑浊,而活塞是好的,则表明输送缸已磨损,此时需更换输送缸。

五、非合格的泵送混凝土导致的堵管

用于泵送的混凝土必须符合泵送混凝土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混凝土都可以拿来泵送,非合格的泵送混凝土将加剧泵机的磨损,并经常出现堵管、爆管等现象。

5.1 混凝土塌落度过大或过小
混凝土塌落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混凝土流动性的好坏,混凝土的输送阻力随着塌落度的增加而减小。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一般在8~18cm范围内,对于长距离和大高度的泵送一般需严格控制在15cm左右。塌落度过小,会增大输送压力,加剧设备磨损,并导致堵管。塌落度过大,高压下混凝土易离析而造成堵管。

5.2 含砂率过小、粗骨料级配不合理
细骨料按来源可分为:河砂、人工砂(即机制砂)、海砂、山砂,其中河砂的可泵性最好,机制砂的可泵性最差。细骨料按粒径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其中中砂的可泵性最好。

粗骨料按形状可分为:卵石、碎石。卵石的可泵性好于碎石。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道的最小口径也有关系,卵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1/3口径,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1/4口径,否则也易引起堵管。

由于材料的不同,细骨料的含量(即含砂率)、粗骨料的级配都存在一个最佳值。通常情况下,含砂率不宜太低,应大于40%,大粒径粗骨料的含量不宜过高。合理地选择含砂率和确定骨料级配,对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预防堵管至关重要。

5.3 水泥用量过少或过多
水泥在泵送混凝土中,起胶结作用和润滑作用,同时水泥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使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不易泌水,水泥的用量也存在一个最佳值,若水泥用量过少,将严重 影响 混凝土的吸入性能,同时使泵送阻力增加,混凝土的保水性变差,容易泌水、离析和发生堵管。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应大于320Kg,但也不能过大,水泥用量过大,将会增加混凝土的粘性,从而造成输送阻力的增加。

另外水泥用量与骨料的形状也有关系,骨料的表面积越大,需要包裹的水泥浆也应该越多,相应地水泥的含量就越大。因此,合理地确定水泥的用量,对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预防堵管也很重要。

5.4 外加剂的选用不合理
外加剂的种类很多,如:加气剂、减水剂、超塑化剂、缓凝剂、泵送剂等,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水泥的品种,合理地选择外加剂,对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外加剂将使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流动性变差,从而导致堵管。

六、砂浆量太少或配合比不合格导致的堵管
6.1 砂浆用量太少
因为首次泵送时,搅拌主机、混凝土输送车搅拌罐、料斗、管道等都要吸收一部分砂浆,如果砂浆用量太少,将导致部分输送管道没有得到润滑,从而导致堵管。正确的砂浆用量应按每200m 管道约需0.5m 3 砂浆 计算 ,搅拌主机、料斗、混凝土输送车搅拌罐等约需0.2m 3 左右的砂浆。因此泵送前一定要计算好砂浆的用量。砂浆太少易堵管,砂浆太多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6.2 砂浆配合比不合格
砂浆的配合比也很关键。当管道长度低于150m时,用1:2的水泥砂浆(1份水泥/2份砂浆);当管道长度大于150m时,用1:1 的水泥砂浆(1份水泥/1份砂浆),水泥用量太少也会造成堵管。

七、气温变化导致的堵管
夏季气温较高,管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混凝土易脱水,从而导致堵管,因此在管道上应加盖湿草袋或其他降温用品。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温度。

八、结束语
以上是 总结 的导致堵管的几个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堵管的原因往往不止这些。但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做到防微杜渐,不断地从每一次堵管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就一定能将堵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2个回答  2015-04-23
坍落度过小或过大,混凝土配合比不良,还有骨料级配和砂率不合理都会造成堵管的。
原文太长,就不复制了。里面有详细说明和解决方法啥的,自己看吧。
http://www.zgconele.com/newsview.php?id=140
第3个回答  2013-09-13
看混泥土是不是达到了标准 只要输送泵压力够32mp 多数是混泥土造成的
第4个回答  2014-12-04
三民重科混凝土输送泵质量可靠,值得信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