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谁提出的

如题所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八提“互联网”,首提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点燃了神州大地、华夏儿女“互联网+”创新创业激情,即将在贵阳召开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就是展示“互联网+”魔法的一个奇妙舞台。“互联网+”不仅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生活,更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全新变革。

扩展资料: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互联网+提出的背景与思路,有点类似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理念。” 北京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超图软件先进技术实验室主任黄骞补充道,“互联网+”是希望用国内相对优质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国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的升级,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也会与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相结合,推展整体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资料:互联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人民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5

1.互联网+是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的部分提到的。

2.到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行业,跳出了一个行业范畴,互联网早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再也没有传统企业这样的概念了。互联网就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大的引擎,是效率的引擎,是创新的引擎。

3.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听完总理报告后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对全社会、全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振奋。”

扩展资料:

1.“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6-13
互联网+是当代生态思想家张荣寰先生提出的,互联网+的提出真可说是神来之笔,张荣寰在2007年4月首先在生态文明论中提出生态文明理论和新型城镇化,即而提出互联网思维并给出推动中国发展的三个引擎模式:全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世界+全然思想+生态系统。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国家+互联网+生态系统。商业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依托市场+互联网+生态系统。这三个引擎中,顶层设计是全然思想(全生态世界观),然后是+互联网,再而才是互联网+。
而且在2007年时成功的预言了阿里巴巴的崛起:例如阿里巴巴从自组织到建立起无为而治的商业生态系统再到环流自组织生态系统,能够让用户有很好的体验,让入驻的大多数商户赚到钱,再过七到十五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国家经济体,阿里巴巴将成为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预示着互联网新经济的成功,生态系统规则的成功,新生态时代呼之欲出,开启一个无为生态不争而胜的先河,人格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政治生态系统等形式层出不穷以及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随之产生,一个美丽新世界就在眼前。
参考:张荣寰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在线模式、生态文明论、中国复兴的前提是什么
实际上是勾勒出生态文明发展蓝图:全生态世界观+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智慧生活+智能制造模式+文明走廊+立体战略产业模型----精控网(亚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华环流文明的目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6

3月5日消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和O2O在本质上十分接近,都是强调互联网(Online)与实体经济(Offline)融合互动并促进后者的转型升级;但“互联网+”被赋予了更广的意义。

拓展资料

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思维

1、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

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从应用层面到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珍妮纺纱机从一项新技术到改变纺织行业,再到后来被定义为工业革命的肇始,影响东、西方经济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几十年。互联网也同样。

但因为这种影响是滞后的,所以,我们就难免会处于身份的尴尬之中:旧制度和新时代在我们身上会形成观念的错位。越是以前成功的企业,转型越是艰难,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一个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时,会因为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过度适应而面临失败。现在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面临的就是这种状况。

2、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

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这三个大可以称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经营的“圣三位一体”

1)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了。工业化时代稀缺的是资源和产品,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竞争力,现在不是了;

2)产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的,渠道垄断很难实现;

3)最重要一点,媒介垄断被打破了,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你再希望通过买通媒体单向度、广播式制造热门商品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不成立了。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以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主权形成。

3、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

以前的企业也会讲用户至上、产品为王,但这种口号要么是自我标榜,要么真的是出于企业主的道德自律。但是在现在这个数字时代,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用户至上是你不得不这样的行为,你得真心讨好用户。

淘宝卖家“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是真实的情绪,因为好评变成了有价值的资产。民主和专制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不得不对人民好,后者是出于道德自律。所以判断民主社会和专制社会的一大标准,就是两方是怎么对待道德这个事情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09

互联网+最先是于扬在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博览会提出的。

2012年11月14日,于扬在2012年的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发表了主题为《互联网+》的演讲,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理念。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所改变,如果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那么它就是不对的,这就一定意味着这里面有商机,也意味着基于这种商机能产生新的格局。未来的生活是希望在多屏的环境中随时随地用到,而这样的服务会以一个“互联网+”的公式存在,从而重新改造和创造我们今天所有的产品,才能真正的转型,创造新的局面。

详情可以参这个关于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报道。互联网+的提出

拓展资料

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