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几个名词解释

1.《威尼市》
2.《吹箫人》
3.《弃妇》
4.《雨巷》
5.《死水》
6.《心经》
7.惊颤
8.泛神论
9.草蛇灰线
10.去势写作

  1.《威尼市》:徐志摩的诗
  我站在桥上,
  这甜熟的黄昏,
  远处来的箫声和琴音——点儿,线儿,
  圆形.方形,长形,
  尽是灿烂的黄金,
  倾泻在波涟里,
  澄蓝而凝匀。
  歌声,游艇,
  灯烛的辉莹,
  梦寐似生,
  ——絪緼——
  幻景似消泯,
  在流水的胸前——
  鲜妍,绻缱——
  流,流,
  流入沉沉的黄昏,
  我灵魂的弦琴,
  感受了无形的冲动,
  怔忡,惺松,
  悄悄地吟弄,
  一支红朵蜡的新曲,
  出咽的香浓;
  但这微妙的心琴哟,
  有谁领略,
  有谁能听!
  2.《吹箫人》:这是一本冯至1949年前作品的选集,包括散文随笔(编者是这么分的)诗。
  3.《弃妇》: 李金发的诗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蚁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4.《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5.《死水》:是最能代表闻一多思想、艺术风格的诗作。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6.《心经》:这个我不知道~对不起阿
  7.惊颤:一种文学效果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雅明认为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区
  别的就在于“惊颤效果”
  8.泛神论:把神和整个宇宙或自然视为同一的哲学理论。
  女神中的泛神论:诗集《女神》集中地体现出“五四”时期激昂奋进,毁旧促新的时代气息,诗行中迸发出鲜明生动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无怪乎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评述为“是时代底一个肖子”。与此同时,《女神》的突出之处还表现在其艺术的创新上,其非凡的艺术想象力,鲜明而富于动感的形象及不羁的形式,无不显示出中国现代新诗的巨大进步。
  9.草蛇灰线
  比喻在文学创作中多次交代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这条线索,犹如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灰漏地上点点相续,故喻之为草蛇灰线。
  方远的《神龟出没》中又看到了这样一只神龟,它的身影断断续续贯穿于整篇小说始终,隐于不言,却细入无间,小到人物出场,大到布局谋篇,都由它穿针引线,把情场、官场、学术界和商场的种种纠葛融于一体,舍却斧凿,化入浑然,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草蛇灰线”的艺术构思之美
  10.去势写作:这个我不太清楚
  感觉上可能是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的一种写作方法。她写作曾受到弗洛伊德影响,运用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从《茉莉香片》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发掘出作者的创作心理,而运用拉冈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探讨小说人物的欲望的形成、自我主体的建构以及追寻破灭的过程,可以窥见张爱玲如何藉聂传庆自剖,混同其自身的家庭传奇,间接重绘一幅陷在时代心狱中的女性画像。
  这个可能不太对的~~其他应该都还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30
中国诗歌初期象征派成员王独清,威尼市(诗集)1928,创造社出版。
冯至的作品选《吹箫人》包括诗歌、散文;冯至的叙事诗《吹箫人》(1923.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