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女在唐朝是怎样的存在

如题所述

五姓女在唐朝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

五姓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

1、李氏

李氏分为两大支。

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赵郡李氏,其开基始祖为柏人侯李昙,李昙,字贵远,秦御史大夫,后入赵封柏人侯,柏人,今邢台隆尧,死葬柏人西,遂以柏人为籍里,为李姓先祖。

李昙生四子:崇(李崇)、辨、昭、玑(李玑)。崇为陇西房之祖,玑为赵郡房之祖。李玑生子李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昙为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共同祖先,李昙墓位于今邢台隆尧县。

2、崔氏

崔姓在历史上源于姜姓,相传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

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一带的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南迁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

公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10房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3、卢氏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

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

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国),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北魏分裂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范阳卢氏受到打击,官位不显,部分成员入仕北齐、北周。唐初,李唐政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复又崛起,先后有八位范阳卢氏成员官至宰相,进入政事堂议事。

在婚姻上,范阳卢氏注重门第婚姻,婚姻圈子大致稳定在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几个大族,唐代又增加了太原王氏、博陵崔氏两家,北魏和北齐时期与皇室通婚频繁,而隋唐时期未有与皇室通婚现象。在文化方面,范阳卢氏以儒学传家,尤以卢植一脉为代表。

4、郑氏

郑氏,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汉末之后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5、王氏

在中华百家姓中,王姓拥有最多的郡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姓家族的超强繁荣。

起源于山西的太原,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她开基于两汉之间,东汉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国家、社稷上的力挽狂澜而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

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门阀政治走向兴盛,太原王氏既是这一政治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政治的受害者。他们曾封侯拜相,出将入相,也曾屡遭磨难,坎坷备历。

扩展资料:

五姓七望兴衰:

说起士族门阀,崛起于东汉中期,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及至唐朝达到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与隋唐的建立和发展非常依赖于豪门世家的拥戴与支持是分不开的,由于这些大家族枝繁叶茂、规模庞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朝政,故此,地位尊崇无比。

而在众多士族门阀之中,有五个姓氏的世家大族堪称豪门中的豪门,顶级中的顶级,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与太原王氏,由于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两个分支,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五姓七宗,也有人称其为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家。

为了保证高贵的血统,五姓七宗族内之人可以通婚,但是坚决不与外姓家族的人论及婚嫁。

自隋唐以来,曾有多位君王一直想要削弱他们的影响力,比如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就因为无法忍受他们的傲慢,命令重臣修《氏族志》。

在修撰初稿的时候,编修者居然无视皇室,而是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唐太宗当然不干了,马上让其拿回去重改,皇室宗亲的地位这才被抬高,只是最后却收效甚微,对五姓七宗几乎没造成任何影响。

隋文帝在位时,也曾废除过九品官人法,改为科举取士,目的便是选取人才,用以摧毁门阀士族的任官系统,可惜的是,因为隋朝存在时间太短,收效不大,即使在唐朝初年的时候,也因科举制度不发达难以起到作用。

等到了武则天时期,随着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进士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地位越来越高,世家大族在人才方面的优势才被逐步蚕食,影响力开始出现衰微的趋势,但是他们在民间的威望依然无法撼动,这样的状况一直贯穿于整个唐朝年间。

直到唐末时期爆发了黄巢之乱,才算是真正对五姓七宗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量的家族成员死伤在这场大乱之中,连带他们富庶的产业以及住所全都惨遭破坏,更让他们陷入绝望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祖谱也流失于这场动圌乱之中。

自此以后,几大世族日益衰落,最终与庶民再也没有区别,同样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与超然地位,取而代之的则是地主绅士阶级,不过,他们曾经创造过的辉煌,却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依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姓七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5

五姓女在是指唐朝七大世家大族的女子,因为这七家是五个姓氏,被称为七宗五姓,所以是五姓女。

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个姓氏最为尊贵,而这五姓一共有七个家族。

分别是: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

“五姓七家”的概念在唐朝时的广泛流向,使得自魏晋而建立起来的唐朝士族实际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中唐开始,人们世家大族的观念进一步深固,士庶高寒之间仍有着极深的鸿沟。“五姓七家”,“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傲慢地进行着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

如按北魏以来的传统,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世代婚姻,陇西李氏与范阳卢氏世代婚姻,他们不屑与其他姓氏为婚。

于是有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一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薛家已属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之一,但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见其影响。贞观中,太宗皇帝无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说:“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

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当时,太宗多次发出包含迷惑与愤怒的质问:“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于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编修者无视皇室,而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后在太宗的干预下,《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对“山东士族”进行了压制,但却没取得实际效果。

实际上,唐朝皇帝在抑制“山东士族”时是极不自信的,因为同时皇室又自称其祖出自陇西李氏且以此为荣。高宗时代,依旧打压世家大族,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禁婚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

结果依旧不如意,不但不能禁止他们互相为婚,反倒在无形中增加了这些大族的资本:“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他们不仅蔑视诸姓,即使皇室也不能入其眼(皇室虽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但受怀疑,且有胡化之风,不为崔卢所重)。

唐文宗时,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即使是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

扩展资料:

七宗五姓的由来:

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社会上逐渐形成了集官僚、商人、地主于一身的豪强地主。东汉本身就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的,因此给予了豪强地主极大的优待,逐渐形成了私自拥有大量人口和土地、经济上实力雄厚而又能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大家族。

与庄园经济家族相配合的是他们在政治上也开始拥有各种特权,出现了如"四世三公"的袁氏、"五世三公"的杨氏等等大家族。这些家族控制了文化教育与社会舆论,士族地主开始成型。虽然汉末三国的动乱对士族地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上士族地主依然在发展。

黄初元年 (220年),魏文帝曹丕颁布"九品中正制",士族地主完全垄断了选官权,士族门阀时代正式开始。西晋统一三国后,士族门阀制度也在全国建立起来。此后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个人的官职大小与地位高低基本由其门第出身决定。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动乱中,各大士族也是兴衰更替、几起几落,最终形成了七个超级大家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宗五姓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五姓七家:中国最后的贵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23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五姓七家,“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傲慢地进行着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如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联姻,他们不屑与其他姓氏为婚。于是,有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一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文宗时,皇帝求婚于宰相郑覃,希望其能将孙女嫁给皇太子,但未能如愿。为此,文宗道:“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甚至不屑于与皇族通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23

历史 中国古代史 士宗门阀 唐朝七宗五姓 李世民唐朝的七宗五姓有多牛?宰相抱憾没娶五姓女,皇室下嫁公主被嫌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