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测量

如题所述

在介电常数不同的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电磁波的传播遵循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当电磁波发生折射时(图1-35)有下式成立:

地球物理测井

式中:a为入射角;b为折射角;v1、v2为电磁波在介质1和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

在均匀无限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用下式表示:

地球物理测井

则代入折射定律公式,得:

地球物理测井

当ε1>ε2,入射角为临界角时,b=90°(sinb=1),产生全反射;电磁波在介质2中沿界面传播,此波称为侧面波。电磁波传播测井就是测量在地层中穿行的侧面波。

(一)电磁波传播测井的测量原理

通常,泥饼的介电常数大于地层的介电常数。因此,在泥饼与地层之间会产生全反射,一部分波经泥饼传播;另一部分波进入地层,并沿泥饼和地层的界面传播,即所谓侧面波。测量侧面波的幅度衰减和相位变化,就可求得地层的介电常数。

电磁波传播测井仪器(EPT)采用双发双收补偿式测量,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排列为T18R14R28T2(单位为cm)。目前,天线排列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横向排列,即背腔式缝隙天线的长轴方向与极板轴方向垂直,等效磁偶极子的方向与极板轴的方向垂直,斯仑贝谢的EPT-D型仪器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另一种为纵向排列,即等效磁偶极子的方向与极板轴方向平行(图1-36),EPT-G型仪器采用这种方式,并使背腔式缝隙天线的尺寸减小,即长度(λ为波长),深度。这样,使天线能更好地等效于磁偶极子。当采用与EPTD型仪相同的源距和间距时,其探测深度大于EPTD型仪器。

1.幅度衰减测量

T1天线发射,近接收天线和远接收天线分别测得电压信号UND和UFD

T2天线发射,近接收天线和远接收天线分别测得UNU和UFU

在T1和T2交替发射一次后,得出近接收天线信号的平均值与远接收天线信号平均值之差,即

图1-36 横向排列天线和纵向排列天线

地球物理测井

将上述差值与近、远接收天线的参考信号差值(UNR-UFR)相比,即可得出幅度衰减值EATT:

地球物理测井

式中的K为比例常数,通过已知信号求出。

2.相位测量

T1天线发射,远接收天线测得信号与近接收天线测得的信号相位差为θD

T2天线发射,远接收天线与近接收天线测得信号的相位差为θu

T1和T2交替发射得出的相位差θEPT

地球物理测井

实际上,地层都有一定的导电能力,是有损耗介质,电磁波在其中传播时,会发生相位移和衰减。因此,电磁波传播时间tpl(ns/m)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并定义为电磁波穿行1 m距离的时间,通过(β为相位常数;ω为角频率,ω=2πf)关系式,可将θEPT转换为tp1,即。

图1-37是电磁波传播测井的测井曲线,图中第1道为井径曲线和衰减曲线,第二道为传播时间(tp1)曲线。

(二)介电测井

介电测井仪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深探测的介电测井仪;另一种为浅探测的介电测井仪。

深探测介电测井仪采用一个发射线圈和两个接收线圈,其排列为T10.8R10.2R2(单位为m),工作频率为47 MHz,探测深度约为38.1 cm(15 in)。

经过一定的计算模型,得出介电常数实部ε和电导率σ曲线。

浅探测介电测井仪采用背腔式缝隙天线,天线排列为T110R13R210T2(T125.4R17.6R225.4T2)[单位为in(cm)],工作频率为200 MHz。

两个发射天线和两个接收天线装在金属导体的极板上,借助于推靠器贴在井壁上,用补偿式测量方法,以消除仪器的倾斜影响。二道中频率信号经鉴相器,对远、近接收天线的波形进行比较,得出二者的相位移信号(PHS)。经电缆将A1、A2和PHS信号送入地面仪器,经地面仪器处理可输出幅度比(A2/A1)、相位移PHS及介电常数实部ε和电导率σ。

上述二种仪器已在我国有关油田投入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