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都要做哪些检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我从影像科的角度谈谈颈椎病要做什么影像检查。

颈椎病是什么?

颈椎病,专业术语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骨关节炎、颈椎间盘脱出症、颈神经根综合征、增生性颈椎炎的总称,是一种以各种原因引起的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病的症状有很多,比较复杂。可以表现为肩颈部疼痛、双手无力、手麻、头晕头痛甚至呕吐等症状。出现的症状跟病变的发病部位,严重程度有关。

有关颈椎病的检查有哪些?

颈椎病的检查包括临床的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当出现以上症状的一点或者多点时,最好去神经内科就诊。临床医生会再次询问出现症状的情况,然后做初步的查体,看看有没有颈椎病的表现,这是物理检查。

辅助检查最多的就是影像检查,包括颈椎正侧、双斜、张口位和过伸过屈位,这也叫颈椎全套,可以只拍其中一些,但是颈椎正侧位是必须要拍的,这是看颈椎最基础的检查,可以观察到颈椎的形态、生理曲度,有无骨质增生、椎间隙有无变窄、寰枢关节有无脱位、椎间孔情况等等。

另外说明一下拍颈椎X光,看不到颈椎间盘,所以更看不到椎间盘有没有突出了。X光只能看到颈椎的基本形态,增生情况。

第二个就颈椎间盘CT,可以看到骨质有没有增生,椎间盘有无突出,但是对于脊髓的受压情况,观察不如磁共振。

这是一个今天过来做CT椎间盘的患者的CT片子,33岁,怀疑颈椎病,做了CT发现多个椎间盘突出,并且有一个突出非常严重。严重的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有可能出现高位截瘫。

第三个是磁共振,颈椎间盘磁共振扫描,比前两者都贵,但是可以观察到颈椎间盘有无突出,对神经根和脊髓的观察是最清楚的,但是对于颈椎骨质的观察没有前两个好。

所以三种检查对于颈椎病各自有优势。有时候怀疑颈椎病需要做其中一个,两个,或者有可能三个都要做,由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去判断。

再说一点就是,很多颈椎病朋友因为头晕头痛就诊,首先要排除颅脑的病变,也就是颅脑最危险的情况,才去考虑颈椎病可能,所以很多要做一个头颅CT检查。

如何预防颈椎病?

1.避免久坐,长时间久坐的职业,可以适时起来走动一下,本人也属于久坐的职业哈,有时候忙着,一坐就一上午。

2.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这个有点难度,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到有人低头玩手机。

3.夏天时少让空调直接对着头颈部吹。

4.选择合适的枕头,睡眠时要颈部处于放松状态。

5.晨起或者空余时间可以做下颈椎的保健运动,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颈部不适,头晕等血管压迫症状,上肢末梢麻木、步态改变等脊髓、神经症状,或是颈部活动异响等关节失稳的症状。颈椎病可以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性颈椎病以及混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主要以颈部上下,包括枕部、肩胛部疼痛不适,肌肉僵硬等局限体征为主,故又称之为局部颈椎病。因此要做的检查有:1、常规的查体(颈部压痛、肌肉广泛紧张、僵硬)。2、颈部正侧位平片。3、根据症状轻重也可加做颈部CT。


神经根型颈椎病,顾名思义,是以神经性症状为主的颈椎病,主要包括了根性疼痛,也就是肢体疼痛、麻木、肌力减弱、腱反射异常的范围与颈椎受累的阶段分出的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需要做的检查有:1、常规查体,注意疼痛、麻木、肌力异常相对应的节段。2、压颈试验,脊神经牵拉试验(一般结果为阳性)。3、颈部X片及CT。

脊髓型颈椎病,该型的发病常有外伤史或落枕史。由于脊髓的病变,症状以肢体麻木、发沉逐步发展为行走困难,双足踩棉花样感觉,严重者可引起大小便困难,并伴有肢体皮肤的感觉异常、躯干的知觉障碍以及肢体肌力异常,肌痉挛、反射亢进等。该型的查体需要特别细致:1、详细的查体,注意辨别肢体麻木、疼痛的范围,皮肤感觉异常的左右差距,是否出现痉挛、亢进。2、颈椎侧位X线片。3、颈椎CT(明确受压的大小和方向)。4、颈椎MRI(确认脊髓受病变的节段)。

椎动脉性颈椎病,由于椎动脉、相关神经的受压,导致了以眩晕、头疼、猝倒、视力减退、感觉障碍为主的的症状。需要的检查检查:1、常规查体。2、旋颈试验阳性。3、颈椎X片。4、椎动脉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或减影椎动脉造影(DSA),MRA可以提示椎动脉扭曲和狭窄的程度,对诊断意义重大。

混合型颈椎病病情较为复杂,症状常常为几类颈椎病的复合出现,需要多方面检查、诊断。

总结来说,颈椎病需根据症状和病情,弄清楚具体的分型后做相对应的的检查。

本期答主:向益 医学硕士

首先我们要明确颈椎病的概念。颈椎病指的是,由于颈椎椎间盘组织发生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包括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导致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椎间盘退变期,第二骨刺形成期,第三损害期。

确诊颈椎病,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是不是颈椎病,是什么类型的颈椎病。

第一,是不是颈椎病。首先是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颈项疼痛伴手臂麻木、下肢无力、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乏力、猝倒等),其次是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椎体和椎间关节变性、退变、增生,并且临床症状应该与影象学检查结果相对应。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影象学检查有异常而临床无症状是不能诊断为颈椎病的。

放射学检查诊断标准:颈椎生理弯曲消失或反向成角;椎体变形;椎间隙狭窄,椎体退行性变;椎间关节松动;椎管矢状径 10 12mm,Pavlov比值 0.75。

CT扫描:颈椎横断切层显示椎间盘变性、突出、骨赘形成。

MRI成像:从构成颈椎椎管、脊髓、椎间盘不同信号显示作出判断。

第二,是什么类型的颈椎病。临床根据受累及部位不同分为颈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和其他型。具体要结合出现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加以判断。

谢谢大家,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这些检测能够大致分辨出一些疾病的状态,但是还需要一些更多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首先就是要与一些其他类型的疾病相互进行鉴别。

比如有很多情况下头部的疾病也可能会引起相关的症状,所以要进行头部CT,头部核磁等相关检测。甚至有的时候胸椎的肿瘤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也需要进行胸部CT等相关的检测。

其次就是要明确肢体的神经电生理活动,尤其是对于肢体偏瘫麻木无力的患者,还要进行双上肢或者是双下肢肌电图的检查。

还有就是对于颈椎病的更进一步的分析,需要进行张口位颈椎平片检测,或者是过伸过屈位颈椎病检测,这样能够去区别一些更加罕见的疾病形式,以及明确后期的手术方案。

最后如果颈椎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话,还要进行胸部CT,心电图,血常规,血凝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等相关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够保障患者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以及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

总的来讲,虽然颈椎病相对而言,常见而且比较普通,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评判,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而且不同的表现当中也有不同的治疗手段,这些都需要注意。

祝福大家都能够身体 健康 !

颈椎病的检查包括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物理检查要经医生检查明确有无颈椎病的症状,包括局部是否有压痛点、颈椎活动范围及一些颈椎试验检查。此外,为了定位诊断或鉴别诊断,对感觉、运动、反射等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有时也酌情予以选择。例如:手部和上肢的感觉障碍分布区,与受累颈椎椎节定位有直接关系。运动检查,主要是进行肌张力、肌力、步态等方面的检查。

辅助检查有 X 线检查,磁共振成像,CT,还有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等。另外,为了鉴别诊断,可根据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肌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

常规的辅助检查,主要为 X 线检查,可拍摄颈椎正位、侧位、斜位平片等。(1)正位: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等先天性异常;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2)侧位: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变 、骨赘 、椎间隙变窄、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项韧带钙化等。(3)斜位: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正常 40 岁以上的男性,45 岁以上的女性约有 90% 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骨刺可能是颈椎失稳及老化的表现,故有 X 线平片的改变如颈椎变直及骨刺出现,不一定伴有临床症状,也不能轻易诊断为颈椎病。

CT 已用于诊断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横断层图像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故能正确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MRI 对于显示椎管占位及压迫,显示脊髓信号,判断预后有更好的效果。

颈椎病的诊断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同时排除相关疾病,才能够诊断,有时候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及误诊。切不可主观臆断自行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近些年来,颈椎病这一慢性疾病的病发在生活中日益常见,就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而言,还无法根治颈椎病疾病。那么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为了更好控制其病情的发展,此时又应当要进行哪些检查好呢?

目前来讲,颈椎病患者所需要进行的检查包括了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物理检查应当要经医生检查后,才能最终明确有无颈椎病的症状的存在,较为常见的包括有机体的局部是否有压痛点的存在、患者机体颈椎的活动范围及一些必要的颈椎试验检查。

此外,为了更好进行定位诊断或鉴别诊断,还应当要结合患者机体的实际情况,对其感觉、运动和反射等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进行酌情选择。所谓的运动检查,主要指的是对患者肌张力、肌力和步态等方面进行的检查。

辅助检查主要就是影像学检查,包括有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CT检查等项目。此外,为了更好鉴别和诊断患者的疾病,此时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肌电图和脑血流图等检查。以最常见的X线检查为例,此时可拍摄患者颈椎的正位、侧位和斜位平片等。

为什么要不同方位进行检查,其是有不同的目的的。正位的切片主要是观察患者有无寰枢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等先天性异常情况的存在。此外,观察患者的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情况的存在,有无颈肋,其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的异常情况。侧位的切片则是观察患者颈椎曲度发生的改变、椎间隙变窄以及项韧带钙化等。而借助斜位的切片,还可以较好观察患者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颈椎病的诊断的时候,患者此时应当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尽可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结合患者机体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酌情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患者此时切忌随意进行主观的臆断诊断,以免最终耽误其疾病的临床治疗。

码字不易,恳请点赞 点击右上角“+关注”,每日更新骨科科普知识 如有问题咨询或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退变导致的血管、神经根、脊髓等受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临床检查要根据症状类型考虑选择,以头晕头疼为主最好拍x线片(正位、侧位以及过伸过屈侧位片),以颈肩上肢疼为主的拍双斜位片,如以下肢无力为主直接做MRI。

颈椎病主要的辅助检查:1.X光检查主要对颈椎病做大致判断,针对骨性结构,看看有没有错位?有无反弓?椎体有无旋转移位?骨质增生情况如何?椎间盘高度有无丢失?椎间孔有无狭窄?对中后期的肿瘤,结核可作初步判断。2.CT检查对早中期肿瘤,结核,显示较为清晰,同时对错位、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做定位测量,数据可信度高于X光。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或脊髓的压迫,显示较为清晰,并可测量突出程度,并且根据CT值可判断是否钙化,此点优于核磁共振(MRl)。3.MRl对颈椎筋膜,血管,神经,椎间盘病变显示最为清晰,尤其对以上结构的炎性病变反应定性良好,对肿瘤,结核及转移病灶显示清晰,数据可信度高。4.近年疼痛科采用的远红外热成像,针对颈肩部的筋膜损伤,可提供一个客观的判断,对功能性的病变,提供参考。

颈椎病的物理检查,主要靠专科医生手法触摸,可检查错位,反弓,旋移,局部组织结构张压力,并可作手法矫正。近年来疼痛康复专科医师采用康复评定技术及拉伸疗法评估技术,针对颈部软组织损伤对颈椎功能活动的限制,可轻松快速的锁定某一组肌群,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治疗,每获奇效!物理检查是是仪器辅助检查的有益补充,但绝对不能代替仪器辅助检查。

总之,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应用得好,相得益彰。物理检查,运用的好,可以省却大型设备CT和磁共振的检查费用和检查时间。辅助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有肿瘤,结核及定位椎间盘突出,这个是物理检查所不能及的。

小王今年32岁,是个程序员,每天在电脑前写代码,至少要工作8小时,刚毕业那几年,并没有感觉什么不适,可最近感觉颈部的皮肤特别木,左手指头偶尔也觉得麻木,到医院一检查,发现颈椎曲度变直了,椎间盘也发生了突出,压迫、刺激了左侧的神经根。

在以前颈椎病是老年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的;增生的钩突关节、椎间孔压迫了血管,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刺激了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但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有了颈椎病,癌症年轻化了,为啥颈椎病也年轻化了?大部分都是手机、电脑、平板惹得祸。长期低头对颈椎的损伤是非常大的。

颈椎病会有什么表现?

颈椎病的症状和颈椎病的分型关系密切:

1、神经根型(最常见的类型): 颈肩、上肢头痛、麻木,骑车时上肢可有灼热、针刺样疼痛。

2、脊髓型(最严重的类型): 下肢无力跛行或瘫痪,上肢无力,部分患者会有肌萎缩。

3、椎动脉型: 病人大多有眩晕、头痛症状,记忆力减退;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及脑梗死症状。

4、交感神经型: 烦躁、口干失眠、多梦、头痛,还可以心率失常、血压不稳。

怀疑颈椎病,应该做什么检查?

想知道做什么检查,就要先明白想要了解哪些内容。

颈椎病患者需要观察颈椎的曲度、椎间隙是否狭窄,椎体、钩突关节、椎间孔的骨性增生情况;需要了解椎间盘膨出、突出、神经根受压情况,椎管是否狭窄,脊髓是否受压变性、坏死。

颈椎X线,主要是了解骨性结果情况,颈椎的过伸过屈位还可以了解稳定性,CT也是观察这些内容,但是它的辐射量却平片的几百倍,所以看颈椎骨质情况,可以优先选择颈椎平片。

上面的颈椎平片和CT都不能反映椎管内脊髓的情况,而核磁却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形态、有无异常的信号,神经根也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

所以对于怀疑颈椎病的患者,一般建议做颈椎平片、颈椎磁共振,而不建议做颈椎CT。

呼吸卫士-----颈椎病(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