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奋斗了

如题所述

一、自我认知不够清晰
很多人以传播丧文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才是最真实的自我,只有足够丧,才是真我。然而,大家喜欢丧文化,是沉迷于“葛优瘫”式的生活吗?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热血走进职场,带着自己的热情与梦想,开启了小白的生活,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职场待久了的年轻一辈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没日没夜加班也很难换得更进一步的机会,年岁不断增长让他们格外惶恐。
他们不得不陷入自我怀疑之中,重新审视自我的价值,每一次努力换来的都是现实的打击。年轻人开始陷入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就算自己努力,也始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他们开始把成功的影响因素归功于命运说,相信成功靠天,自己的能力无法带来成功。然后,开始自暴自弃,沉迷丧文化之中。正流行语所言:成功很难达到,但放弃一定很酷。
很多人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箴言,认为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得不到的就算了。但这之间,又有多少人是输给了自己的能力?
除了智力超常和低智商人群,绝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处于正常水平,彼此差异并不大。
正如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所说的一句话:“给我一打健康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可以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为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句话充分说明个体的可塑造性很强,所以,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的任务,个体都有能力完成。
当代年轻人之所以看不到希望,大概率是因为在社会的压迫下,产生了错误的认知,陷入对自我能力的深深怀疑之中。这样的自我认知是错误的,它会给个体强烈的心理暗示。

原本凭借个体的能力是可以完成的,但在这种错误认知的指引下,我们会让事件走向所想的那般。
二、群体极化的影响
人类是聚居型动物,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也离不开人际的互动。每个人都渴望被需要,在群体之中的归属感,可以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需求。
所以当我们融入群体之中时,会自动认同整个群体的思想、价值观,然后产生追随群体的行为。
群体可以帮我们减少思维的过程,以最高的效率达成一致性决策,但事物都是存在两面性的,一个群体的和谐背后,一定潜藏着个性的缺失。
这样缺失之下,我们会丧失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将群体的思维走向极端,这便是群体极化。在群体做决策时,由于相较个体做决定会有责任分担的影响,所以也更加大胆。

他们会无限放大一个事物,身为年轻人也不例外,网络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情感发泄基地,好处就是可以畅所欲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可以互通有无。
本来只是一个人的宣泄,在群体的影响下会越炒越热,形成一种公认的群体文化,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都诉说着生活的痛苦,没有希望。
意志不坚定的年轻人很容易跟风走,本来只以为是自己不想奋斗了,找到群组织后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7
首先,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房价上涨的初期,当时一套房子还是20万元,现在许多房都已经超过100万了,然而,有些人的贫富差距往往就是因为一套房子。有人说过这样一个比较滑稽但却有现实的话,有人用了30万元创业,赚了300万元,但有的人用来买了房子,什么都没做就赚了300万元。

并且社会各阶层都已经得到了巩固,对于那些没有背景,没有资本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想要走上成功的路,可能非常的困难,可能还不如去买彩票来得实际。有些人不需要奋斗他什么都已经有了,而有些人则需要奋斗一身可能都无法与之媲美。

第二,国内的房价太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全国各地的房价也在不断上涨。如今,我们国许多地区的房价已经达到了普通人需要“仰望”的程度,房子已经成为很多家庭财富的“象征”。不少人买一套房可能需要拼尽自己大半辈子的力量,一些人甚至需要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一辈子都为还房贷奔波,家里父母有房的人自然也会安于现状,不会再继续奋斗,而没有房的人也不愿意赌上一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我国出现了一种状况,年轻人没有了“激情”,感觉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而一些已经买房的年轻人,也因为巨额房贷被压得“喘不过气”,很多年轻人也变得谨慎起来,都会去找一些相对稳定的工作,想要换工作,也要“三思而后行”,不敢随意辞职,也不敢轻易换工作,毕竟还有房贷的压力,原本年轻人该有的那种朝气也被房贷给压制住了,连辞职都不敢,更不用说创业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2-05
现在的人喜欢躺平,是因为在职场中看不到希望了
第3个回答  2019-05-16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是生活压力太大还是没有遇到像携手一生的人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