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的文化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大中华区主要属于人文经济区域,当然可以有两种解释,在地理层面上特指的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外蒙古。而在人文和经济层面上泛指的则是: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以及华人华裔华侨人口众多,移民历史悠久的(移民侨居)聚集国,或华人华裔华侨的经济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大中华华人圈。另外有时也包括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越南等地的唐人街,或华人聚居区。
试以英国文化为例,在16世纪之前,英国文化的传播,原只限于英伦三岛,但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与殖民地的扩张,后来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为第二圈。再扩展到从英殖民地独立出来的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是为第三圈。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受英国文化影响的人士,尤其是专业人士,就是第四圈。
英国在寰球各国或地区,都设有“英国文化协会”,为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民服务,此外还有“共和联邦”的组织机构,成员来自寰球五大洲的国家,足见英国文化对全球人民的影响之大了。 大中华文化的发展模式可能会近似英国,先以中国大陆本土为主,香港、澳门、台湾是第二圈。第三圈是过去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也包括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发达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越南和泰国等。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过去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至大且深,至今仍使用汉字。韩国和中国文化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已经采用拼音文字,但韩国人的姓名和特殊的专有名词,仍需要用到汉字。
越南也已改用拼音文字,但越南的许多历史和文化,仍载录在汉字古籍中,而越南的经济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泰国的佛教文化、中庸之道和进取心,也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至于第四圈的大中华经济圈则可涵盖两类,一类是指居住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裔,特别是指亚洲以外的华人华裔,他们大都群居于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等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都已经归属为所在国的公民,效忠所在国。 华人自愿迁徙海外,始于19世纪,王赓武指出:“19世纪时,国内的战乱与饥馑,把许多中国人‘推出’国外;而国外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又亟需廉价劳工,为贫困的中国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把他们‘拉’过去。这些华人以坚韧不拔与大无畏的进取精神,接受了挑战。海外华人的核心问题,在于他们对国外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尤其是许多人从实际经验中,决定在居留地定居下来,不再回中国,这就形成了海外华人建立了特殊的社区,而这也反过来决定了他们希望其后裔在居留地的前途。”(见潘翎主编《海外华人百科全书》)
这些决定在居留地定居下来的中国人,就被历史学家称为“海外华人”(Overseas Chinese)或“散居海外的华人”(Chinese diaspora)。
台湾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岛内大量人民移居海外,80年代以后,香港和中国大陆人民蜂拥移居欧美,甚至远至中东和非洲。他们在政治上虽然效忠所在国,但血比水浓,在文化上却认同中国,学者杜维明在《海外华人百科全书》里把这这一类人归为全球“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的成员。然而,无论如何归类,他们都是大中华文化圈第四圈的基石和大本营。
大中华文化圈第四圈第二类主要是指非华族人士,包括热爱中华文化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人士,也包括跟中国在商业与经贸上有来往的人士。
中国文化由本土而至两岸三地、再扩展到第三圈,第四圈也正在逐渐发展形成中。因此,汉字作为中国文化和经济的载体,其使用价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不管是大中华经济圈也好,还是大中华文化圈也罢,笔者偏爱使用“汉字文化圈”。不过这个词应该赋予新的涵义,意指受到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以及使用汉字的国家或地区,都可概括在汉字文化圈里头。 换言之,汉字文化圈就是“筷子文化圈”,包括了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也包括了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华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