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如题所述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这些艺术形式,包括工艺品、绘画、舞蹈、戏曲、歌谣、诗歌、乐器、刺绣等,是民族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民间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体自我表达和文化象征的方式。与传统文物遗产不同,民间艺术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或技艺传授等方式传承,因此,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作为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无穷的魅力。自建国初期以来,我国就高度重视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和研究保护,并开展了一系列抢救、挖掘、整理工作。例如,白蛇传、花木兰、牛郎织女等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虽然进入了公有领域,可以自由使用,但在国际上,这些艺术形式尚未完全进入公有领域,应受到国家保护。1998年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辞》,取得了巨大票房成功。然而,该电影主要表现的是爱情,将国家放在次要位置,强调个人,这与美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关。而中国的《花木兰》则强调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样保家卫国,体现了男女平等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这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中美两国《花木兰》的不同,根本上说是两国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也会表现为文化侵略,因此,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形势严峻。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构建多元化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体系
1.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指导下,整理、记录和保存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基本信息。
2. 鼓励民间力量参与,通过倡导地方民间文化,提升传承和保护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中去。
3. 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关注和推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效措施。
二、建立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合理使用机制
针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往往是特定区域或某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产物,且传承地多在偏远或少数民族地区,应建立激励体系,保障传承者的生活水平,避免艺术因后继无人而消失。
三、构建我国的民间艺术创作的法律保护体系
国家已建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法》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学艺术作品集体管理制度和《著作权法》,并应完善相关法律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营造保护氛围,防止文化传承中断。
总之,我国民间艺术作品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法律保护措施。在国际上,WIPO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态度存在矛盾,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主张为民间文艺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观点正逐渐影响全球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我们应在国内逐步建立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立法工作,为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扶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