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候讲的是普通话吗?普通话是纯正汉语吗?

古代的时候讲的是普通话吗?普通话是纯正汉语吗?古代汉语现代有没类似的

古代没有普通话。普通话是纯正汉语。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

“普通话”这个词清末才出现。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扩展资料: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

参考资料:

普通话--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5
1,古时候不是将普通话的,普通话是1955年以后才有的。

2,普通话不是纯正汉语,可以说现在的普通话是离古代纯汉语最不接近的。
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语法,北京话为标准音的语言。而北方话从唐朝开始就一直受到许多语言的影响,其中影响比较深的有,唐朝的五胡乱华,元朝的蒙古语,特别严重的就是清朝的满语。而现在的其他南方方言影响则比较少。

3,你说所的古代汉语是指那一时期的?晋代,唐初中时的汉语跟闽南语最接近,唐代后期的汉语跟粤语很接近,唐宋时期又跟客家话接近。
可以说,闽语,粤语,客家,吴语,赣语,湘语这汉语6大方言随便哪一个都比北方语系接近古汉语。
古汉语没有翘舌,有分清浊音,有8中韵尾等,而北方话就不分这些,而且受到满语的影响已经有了翘舌音了。

吴语继承清,浊音
粤语除清浊音外,还保留有六种韵尾:p t k m n ng
闽南语除了保留了古全浊声母字,古非母字(轻唇音),古知组字(舌上音)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为“舌尖音”,还有有〔-p、-t、-k、-?〕四个塞音韵尾和〔-m、-n、-η�〕三个鼻音韵尾。有浊音声母b、g等,国内外一致认为闽南语是汉语的活化石。

北方方言比随便哪个南方方言的同音字都来得多,因为北方方言才有4个音,即普通话的4个声调,而南方方言一般都有5-12个声调,
而且,北方话是通过平翘舌区分读音
而南方话通过清浊音,舒促音区分读音,双唇音(重唇音)等来区分。

其中闽南语在古汉语的地位更是其他汉语方言无法相比的。1969年7 月16日美国阿波罗号升上太空在全球最重要的语言中选中2个汉语方言,其中一个是北方话(普通话),一个就是闽南语。这说明闽南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很重要。

目前强势的汉语方言有北方话(普通话),闽南语,粤语。
北方话作为国语,在中国使用人口最多也最广,是中国在世界中上的法定语言,影响力广。
闽南语主要使用区域是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西部,浙江温州,海南等。在东南亚国家和海外闽籍华人中有一定影响力。
粤语主要使用区域是广东珠三角,广西东部,香港,澳门。在海外粤籍华人中有一定影响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2
(一)古代也有“普通话”,但并不是叫“普通话”,而是叫“官话”。
官话(Mandarin)最早是对官方标准语的称呼。汉语官方标准语早期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开始称“国语”,1956年大陆开始称为“普通话”,而“官话”一词则被用来指代“官话方言”。
官话是汉语的一种汉语方言。当今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等地。
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
我国境内人数使用最多的官话方言是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次之。

(二)普通话并不是纯正汉语。而是以北方方言为语法,北京话为标准音的语言。而北方话从唐朝开始就一直受到许多语言的影响,其中影响比较深的有,唐朝的五胡乱华,元朝的蒙古语,特别严重的就是清朝的满语。而现在的其他南方方言影响则比较少。
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主要通行于中国大陆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则一般不说普通话,因为各地都有汉语方言,不依赖于普通话” 。其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通行广东话,中国台湾地区在官方场合也使用普通话,但是口音与大陆的普通话略有差别。
普通话英文“Mandarin”来自葡萄牙语。现今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官方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第3个回答  2015-09-22
一、古人也讲普通话,也称为“共同语”、“官话”。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地域之间交流少,天南地北人们共集一起,共同处庙堂,各说各的方言,那就无法治国理政了,所以,理所当然地也出现了“普通话”。
二、只是每个朝代首都的所在地有所不同,因此,很多朝代的普通话有所不同,基础语音一般以王都所在地的语音为准。
三、比如,在西周时期王都一带是夏地,王都之音被认为是正音,所以夏地的语言就成了当时的通用语;到了北宋前期,“官话”就是今天开封一带的话;到了明清,又以北京话为“官话”。
第4个回答  2010-07-04
古代的时候没有普通话的 普通话是建国以后才有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