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那里?

如题所述

觉得挺好的,也与你分享一下吧!!!
1、《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文选》。所谓“古诗”本是两晋南北朝对古代诗歌的统称,当萧统编纂《文选》时,把作者佚名,时代莫辨的十九首古诗选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从此《古诗十九首》就成了专门名称。
2、《古诗十九首》的作者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历代说法不一。近代以来,学者意见渐趋一致,认为它们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由《古诗十九首》的内容、风格,联系到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史、汉末文人心态的转变以及有关史实作考查,可判定它们产生的时代,大致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之间,作者是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
3、《古诗十九首》的性质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4、《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学者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良非虚言。例如《青青陵上柏》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然而他发现这个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井非属于他的世界。在诗人貌似冷峻的态度中,蕴含有失去人生归宿感的迷惘。有从政理想被亵渎的忧愤。
《明月皎夜光》则抒写了诗人的另一种失落,那就是一些文人在为共同利益的斗争中,标榜气节和忠义,而一当他们在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层开竞争,原先的交谊就发生了变化。侥幸者和失意者的沉浮异势,使原来的友情徒具虚名,诗人一度笃信的伦理道德,也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顿时现出虚妄;这就使诗人所说的“昔我同门友,弃我如遗迹。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驱车上东门》说:“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个体生命面对滔滔的时间长河,既弥足珍贵,又卑微渺小。诗人力求超越旧有的价值观念,作出新的人生选择。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回车驾言迈》就说:“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这里所说的“荣名”,已超越了以爵禄为标志的事功,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尽管这种不朽在当时尚乏具体内涵,却预示了诗人企望功业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时代即将到来。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类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驱使文人不得不背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极写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遂成为《古诗十九首》的一大主题。《涉江采美蓉》写了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
涉江采英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细腻,又是男性所不及的。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事物相交流,又使这些事物成为女性心理最为动人的物化形式,并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
汉末文人则已在相当的程度上,具有了与女性世界作心灵沟通的现实基础,他们抒写女性的不幸,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古诗十九首》之多从女性角度写相思之苦,并能由此获得普遍而久远的艺术蛙力,原因便在于此。例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以牛郎、织女的传说,形象地表现相爱的人可望不可即的情状良有新意。机声札札,不成纹理,写尽思妇借助单调往覆的劳作排遣愁苦的用心及其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又如《行行重行行》,写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虽然蒙上了唯恐被弃的阴影,她最终还是搁下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转而向对方致以一往情探的祝愿。没有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洞悉,是无法开掘出如此幽微的情感层次的。
《古诗十九首》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5、《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们有感而发,决无虚情与矫怖,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和“结构天然,绝无痕迹”,构成了《古诗十九首》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
融情入景、寓景于情是《古诗十九首》的一大抒情特色。自汉末文人把目光从外在事功转向朴实无华的人生,从宗庙朝廷转向与人生息息相关的自然,不独文学的传统题材得以突破,比兴艺术也再度焕发异彩。这时的诗,因事命意,情物相感,“兴象玲珑,意致深婉”。如《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诗人描写的月明之夜,已不只是给主人公提供的一般的生活场景。是主人公因情而见景,还是因景而生情,实在很难分辨清楚,因为情景在这里是融合为一的。这样的写法,在《古诗十九首》中是常能见到的。如《回车驾言迈》以初春荒野的景象,写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空虚而无着落的悲哀;《去者日以疏》以古墓残柏、白杨悲风,写诗人因感于生之短哲而倍增乡思之情;《盂冬寒气至》以冬夜北风之惨栗,寒星之寂寥,月圆月缺给人的无情暗示,写思妇“愁多知夜长”的凄苦。情、意、物、境的浑然交融,不独令比兴艺术再度生辉,就是赋的手法,也因此获得了新的艺术价值。从《诗经》的比兴,到《楚辞》的象征,再到《古诗十九首》的意象相生,可以看出在东汉后期的诗歌中,情与物的审美关系、艺术关系已在更深的层次上得以实现。这是古诗艺术的重大突破。
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厚,是《古诗十九首》的又一特色。《古诗十九首》用字造语“格古调高,句平意远”,这正是文人五言诗艺术语言成熟的标志。同时,《古诗十九首》极善锤炼语言、熔铸典故,把丰富的内涵纳入到最简约的语言之中。例如《东城高且长》的“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二句,就涉及《诗经》中《晨风》和《蟋蟀》两篇诗的诗意,这两个典故熔入诗中,汉末文人的处境与心态乃获得更探刻的揭示。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在中国诗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超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9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里的句子,说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第2个回答  2020-01-17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里的句子,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
第3个回答  2006-12-16
无名,出自<<古诗十九首>>.
第4个回答  2006-12-16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予。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