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所著《史记》如何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如题所述

在西汉时期,我们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字子长,出身于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担任了太史令的重要职务。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赋予了司马迁一项重任——继承其父的遗志,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重托,3年后,他接任太史令,开始了在'金匮石室'中的辛勤研究,整理和积累丰富的历史资料。在20岁的青春年华,他游历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亲自考察了庐山的'禹疏九河'遗迹,沿着沅水和湘水,凭吊了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并在曲阜体验了孔子文化的独特魅力。


回到长安后,司马迁担任了郎中,35岁时,他再次出行,深入民间,与底层人民有了更紧密的接触。然而,他的直言不讳却在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引发了争议。当李陵孤军深入匈奴后败降,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并非出于本心,而是希望等待时机为汉朝效力。这一观点触怒了武帝,导致他遭受严酷的宫刑。面对困境,司马迁以坚韧的意志继续他的史书创作。


出狱后,司马迁担任中书令,他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最终,他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被称为《太史公书》。这部巨著的诞生,标志着司马迁对历史的卓越贡献,使其名垂千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