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原文和翻译

如题所述

《大学之道》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之道》创作背景:

《大学之道》是儒家经典《大学》的首章,由曾子所写。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发扬。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开始重视学习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子撰写了《大学之道》,旨在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为人们提供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大学之道》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的道,即做人的道理和原则。其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同时,曾子还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大学之道》中,曾子通过阐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儒家思想。其中,明明德指的是发扬自己的善良本性,即通过自我修养来提升自己的品德;亲民指的是要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与人民建立亲密的关系;止于至善则是指要追求最完美的境界,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曾子的《大学之道》在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还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重要性。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