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越大,电压越小。

如题所述

电阻越大,电压越小。这是由欧姆定律决定的,欧姆定律表示为 V=IR,其中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阻增加时,如果电流保持不变,电压就会增加,电压和电阻成正比。因此,电阻越大,通过电阻的电流就越小,导致电压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在电路中,当电阻值增加时,电压降低的原因。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个电路,电压为12伏,电阻为4欧姆。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V/R=12V/4Ω=3安。现在如果将电阻增加到8欧姆,电流将减小到I=12V/8Ω=1.5安。因此,电阻增加导致电流减小,最终导致电压也减小。

所以总结来说,电阻越大,电压越小。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

电阻:

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不同,阻碍作用越大,导电能力越弱,电阻越大。

电阻简介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自由电子在运动中要与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每秒钟的碰撞次数高达1015左右。这种碰撞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叫作电阻。不但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电阻单位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用希腊字母“Ω”表示。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姆(KΩ),兆欧姆(MΩ),它们的关系是:

1KΩ=1000Ω,1MΩ=1000KΩ。

电阻率:

材料在长为1m,横截面积为1mm2,温度为20℃ 时的电阻值称为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电阻率,电阻率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即是说在温度、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的情况下,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导体有不同的电阻。忽略温度的影响,求物体的电阻我们常用计算,由此易知,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

变阻器一般分为滑动变阻器、变阻箱和电位器三种,最常见的是滑动变阻器,学生实验中常采用滑动变阻器。

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换算关系:1MΩ=103千欧;1KΩ=103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