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如题所述

王羲之的故事有写字换鹅、入木三分、墨池等。


1、写字换鹅

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在做官时,从后院的池边练字,从池中洗笔,日久天长,池水都黑了。

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看到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王羲之见后,便在扇面上题写了几个字。那几个字潇洒超群,一下子把竹扇变成了人们争相抢购的宝物。

老婆婆也由此认识到王羲之的书法价值,恳求王羲之传授书法技艺。王羲之见老婆婆诚恳,便答应了老婆婆的请求,并告诉老婆婆学习书法,天赋很重要,但勤学苦练更为关键。

2、入木三分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极高,王羲的笔力遒劲,入木三分。据说有一次,王羲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师傅用刀斧将字迹削去,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由此留下了“入木三分”的典故。

3、墨池

王羲之在会稽郡做官时,为了专心致志地练习书法,在府邸后院挖了一个水池,用来洗笔。日久天长,池水变成了黑色,人们便称之为“墨池”。

王羲之早年经历介绍: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故里为琅琊国临沂县都乡南仁里。按较为普遍接受的说法,王羲之生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童年时居住在开阳县城内。王羲之出生时,正值“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岌岌可危,其父王旷建议琅琊王司马睿南迁。

王羲之五岁时,包括琅琊王氏在内的名门大族纷纷举族随司马睿渡江,史称“衣冠南渡”。琅琊王氏初到建业时,聚居于乌衣巷。

王羲之少年时代,无资料可考。永嘉三年(309年),王旷领兵救壶关,全军大败后下落不明。这一年王羲之七岁,在建业的日子里,“母、兄鞠育,得渐庶几”。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又从姨母卫夫人学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