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足够,部下真心拥戴,曾国藩为何不趁机称帝?

曾国藩为何不趁机称帝?

曾国藩虽然是湘军的将领,但是他仍然是一个文人,文人都有思想局限性,在他的思想里称帝就是谋反,而谋反是大逆之道的行为,而且就形势而言,他也不具备称帝的条件,所以当他实力足够强大之时,他不但没有趁机称帝,反而大量裁军,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曾国藩是一个饱满诗书的文人,所以满脑子都是忠君报国思想,晚清理学大师唐鉴更是对他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他当初起兵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卫朝廷,他的终极追求也不过就是做个中兴名臣,然后能够封侯拜相,最终光宗耀祖,在这样的思想束缚下,他怎么可能会称帝呢?

更何况当时的时势也不允许他这么做,当时清政府虽衰落不堪,军事力量不强,但不代表清政府就没有军队了,相反僧格林沁手中仍然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而曾国藩的湘军真的要和这些骑兵打起来的话,能够大获全胜的概率并不是很高,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两败俱伤,那只能让别人鱼翁得利。


而曾国藩手握重兵,朝廷早对他有防范之心,朝廷在很早的时候就扶持的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而此时他们都已成气候,在打太平天国之时,他们可以听从曾国藩的调遣,但是曾国藩想要谋反,他们并不一定会顺从,相反他们可能还会站在他的对立面,如果他们集全国之力,一同对付曾国藩,曾氏兄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况且由于连年征战,在湘军攻陷天京后,大家都不想再打仗了,所以湘军的军力也有所下降,而且湘军起兵之初提出的口号就是“忠君保国”,现在曾国藩自己要称帝,其实是没有群众基础的,当时士人已经认可清朝是正统,曾国藩一旦自立称帝,湘军就是众矢之的,其结果是曾氏兄弟不能承担的。

所以曾国藩这个富有智慧的人,根据当时形势一分析,立马顺应朝廷的意思,自裁羽翼,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简单说来,中国封建制度之所以能够延续那么久,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忠君观念根深蒂固。如果不是某个朝代腐败、黑暗到了犯天怒的地步,人们还会继续维护那个王朝的。
任何一个有才、有德、有能,又有足够的实力的人,绝不敢存心冒犯这个制度。一旦有所企图,立即会被全国共讨之,最终身败名裂。
曹操的德、才、能、实力如何?致死不称帝;武则天的能力如何?也不敢将李唐天下据为己有。相反,王莽处心积虑夺得天下,最终还是归于刘汉。即便是乱世英雄,也会找一个“正统”傀儡做幌子。
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他心存不轨,也就不是曾国藩了。即使他有异心,在当时绝无可能撼动“君权神授”的体制。
第2个回答  2019-10-13
实力足够,部下真心拥戴,曾国藩之所以不趁机称帝,是因为曾国潘忠于儒家而不是朝廷,他自己并不想做皇帝的。
第3个回答  2019-10-11
曾国藩自幼饱读诗书,诸子百家了然于胸。一直以仁义道德为做人标准,以忠君爱国为信条,理所当然不会乘机称帝。
第4个回答  2019-10-15
曾国藩是一个读书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印象,他的起兵更多是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如果称帝对于他的初衷不同,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都是从骨子里就有忠君爱国的思想的,曾国藩起兵的口号也是保卫儒教和忠君爱国。如果忠君爱国的曾国藩突然调转船头做起了皇帝,那么这个皇帝根本就坐不稳,大清怎么说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怎么能说推翻就推翻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