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么?是否有内幕?

如题所述

所有人对赵括的概念都是从后人拿着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和不多的那点“亲朋好友”的对话黑的他,然后觉得这票临阵换帅的领导和当王的包括这个夸夸其谈的赵括本人都是傻冒,
然后就跟傻子一样耿直地撞上白起被包围,还傻乎乎多少时间不突围被弄死了。
这些人从来没想过一点
——没有点军事才能,能让足足几十万,堆起来能塞满东到西你上下班多少条马路,挤满人头的军队动弹一步吗?
哪怕指挥的是40万头猪,在座有谁赶得动吗?
这种人怕是连玩个战略游戏指挥个几十个小兵都要手忙脚乱半天,玩过多少次这样游戏的还勉强能打出“几百个单位”的小战术。
——赵括本身完全没有多少好的打仗履历
——可他却年纪轻轻在各种权贵势力和军中错根复杂的军队中吃得开,甚至指挥得动,换在座任何一个人来?
你能面对勉强在廉颇或别的老将面前才服气听命的一票猛将和军中痞子?
这里面有多少少年的手段和措施才能整合全军?
有多少鼓舞人心的手段,才能让在廉颇手里一次次败北的全军有决一死战的信心?让这群士兵给一个比自己小多少岁的年轻人卖命??????
在座当然没有统过军的,你们知道光光是四十万张嘴,军队就需要多少庞大的后勤?需要组织多少万伙夫和运输?折算下来一个人能从多少城市调来多少粮草,路途消耗多少,一个人力能喂饱几个士兵???
光是里面的统计就够我们所有高学历的白领用计算机和统计表算到脑壳破裂了,更不要说里面还有七八成真正关于打仗,将领需要去组织谋划出力的事了,
真的有人会以为这赵括上任,啥也不做,就是个花瓶还能带起几十万大军打上一仗?和如日中天的秦国军队,诸国避之若虎的秦国干????
抱歉,所谓一直贬低的廉颇不能,他也的确不敢,因为他输了,就是千年骂名
老板要他打,他一样守成,被白起打的一路丢兵卸甲,说的好听是消耗对方实力,但秦国那些年东西南北打仗从来没停过,他们怕过这点消耗吗?
就没想过战略国事上,再输下去就要完蛋了吗?逼他打也不得不打,可廉颇不还是爱惜羽毛,死活不打——想白了面对白起最多的他也知道自己肯定要输,守势拖时间还能好看一些。
他能赢?哈,对白起要能赢还能轮得到赵括??
拿父母之言诋毁他也是奇葩,
第一,这小子百分百有才能是肯定的,不然如上,任谁去操控不吃饭没想法没被打败过那么多次没有那么多不服气将领没等等等等等因素,给你塞四十万机器人,有谁他娘能打包票自己干得过白起????
第二,按正常父母来讲,如果有外人在大战之前询问你家儿子能不能一堪大用?有哪种没脑子的爹妈会说:会啊会啊,咱家儿子特会打仗,我这么会打没白教,打输了你把我们全家砍了
嘴里说谈军事自己说不过自己儿子,不过也就那样,不堪大用不堪大用——是个傻子都能看出来这里面带着一代名将的骄傲,后面是谦虚和明确指出了这孩子没磨砺过
当妈的也看不到大战当前,学王八的廉颇根本不愿意当大头,自己儿子还没成才就要去拼命吗?这时候她会一个劲地跟王上说:咱家孩子特厉害,打仗不在话下,这局面八成又要输,让咱家孩子顶上,我们当父母不心疼
这不肯定要贬低自己孩子别让他送死吗?这破落赵国这局面换谁来都救不了,爱谁谁去吧,这时候怎么会夸孩子有本事?
可惜。赵括本人的确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层层阻力下还是有胆子打,也的确有能力打了出来。
根本不是什么领导昏庸傻冒不管不顾本人意见硬拉一个从哪来的娃就领兵了——赵括本人没有本事会上任吗?
第三要顺着这点说下去,哪怕是个白痴,治理国家这些年,打了那么多仗,没吃过猪都见过猪跑了,这皇帝老儿会没半点识人之明?被赵括黄口小儿随便忽悠两下骗了???
别当皇帝都是白痴,能在秦国猛打下抗住,一票领导班底不是都一样是白痴,
他们都能认同赵括这毫无阅历的小子,可见他完全不会缺少能耐,至少口才和脑子绝对不会差,不然要是随便来个阴谋齐国就能换个相,赵国燕国就能换帅,这古人仗还有必要打吗?肯定其中有参杂对赵括本人的考量,咱们小学生都知道要看人任命,治理多少宽广国家的那帮人1不明白??
更何况,赵括本人如果只是会忽悠人,他没本事,就点小聪明,他为什么要趟这浑水??往要送命的局面里凑???有多少可以骗功名利禄的办法,他偏偏挑了国难当头挑大梁??当没别的人愿意当得冤大头??
我是没看出来一帮鄙视古人傻然后冒出优越还完全不懂点政治军事的老百姓有啥好乐呵的。
换到抗战,哪个团长旅长在小日本手里中了埋伏全军覆没了,葬送了多少人,你们有哪个敢说?
史料说的那么明白了,已经倾国之力,赵国国难当头大兵压境了,领头的还是战国战神白起,
哪怕这小子是个楞子啥也没做送死了,那也他娘是个值得尊敬的汉子,军事水平能不能敌过白起是另一码事,
更不要说这小子年纪轻轻家教良好,本身应该是个大少爷,养尊处优名门之后,
死呢,却是领兵带头死在了突围的路上,直到他死全军才军心涣散投了降,根本不符合夸夸其谈毫无本事又怕事的那种形象的诋毁
第四,这小子的确没有阅历,不然绝对可以打的漂亮得多,更不要说史料中为数不多的记载前后矛盾,写下了诸多换猪来都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其中最好笑的就是一点:白起用一丁点人断了他后路和粮草,然后包围了赵括,然后赵括四十天挺不住了才突围,然后死了。
这不通篇都是前后矛盾吗???
如果这赵括是傻子,根本不知军事,还年轻还毫无城府,中计了第一时间不会慌乱地想要打回去夺回后路吗?
这点人真的围得住几十万大军?没有关口?没有险要?每个人堵住几十米都拉成圈都围不住这么大庞大的军团好吗???诸位不会算算大军有多少占地吗???
更不要说模糊不清前后矛盾的记载根本没有描述确切战局,到底是不是围困了全军,还是围点打援,打了军队的后勤粮草,还是白起又用了什么诡策,
真以为一个白痴可以让军队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奋战不止?
你以为多少庸才将领,多少国相,甚至多少皇帝有座城池有多少兵被围了没几天还是一样投降?这妨碍后人吹他们英明神武吗?
汉高祖白登之围,被围才七天七夜,就被蛮子打的只能行贿溜人,
汉高祖不会打仗????
而且按上面的逻辑,四十万绝对不会全部断在没多少的包围里面,哪怕赵军是几天不吃东西,几万能堵住几十万?负责段后路的将领是霸王再世?
更不要说就算真的全都不知道为什么被围住了,四十万,还是被坑杀前数字?
抱歉,赵括要是白痴,这全军的实力为什么没有被擅长歼灭战地白起打掉大半?换廉颇来,被不知道什么的诡计算计了(反正廉颇历史在白起手里吃的亏不少),被围困四十天,能剩下多少??
白起真的如所有人说的那么牛逼?
赵括真的是白痴?
所有人都把被坑杀地算进战损比,毫无对当时战局到底如何的想法,
要说史料,根本前后就没有半点说得通的,足以可见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有多少残缺,而后人还是一个劲地拿着没多少点东西无脑地吹起白起人屠之名,赵括纸上谈兵,
抱歉。
那年头还没发明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4

赵括死于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距今已经2279年了,由于历史久远,对于他的生平记载的文字很少,所以我们无法有更多的信息支持我们去对他进行评价,不过提起赵括,我们不得不想起的一个成语——纸上谈兵。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赵括是被冤枉的,他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事实上赵括的确是被冤枉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纸,所以赵括不可能纸上谈兵。

笑话说完了,那么赵括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

第一、赵括距离当世名将差的太远;

如果我们把战国名将分成几个等级的话,那么无疑战国四大名将是最高级的,他们分别是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些人都是兵家中大神级的人物。而赵括的对手正是战果四大名将之首的杀神白起。 

次之当属乐毅、田单、赵奢、王贲等人,这些人同样是兵家之中难得的高手,他们虽然没有封神,但是也已经是准神了,而赵括的父亲正是马服君赵奢。

赵奢这种名将的评价,可信度是很高的,对于自己的儿子,赵奢早就评价过说过赵括不务实,把战争这种事情说的那么轻松,如果赵国令赵括为将,赵军必败;赵括的母亲也曾对赵孝成王说过赵括目光短浅,让将士们怕他而不敬他,君王赏赐都装进自己腰包还不够,还要与民争利。

从这两段评价来看,赵括在务实,亲军,长远的战略眼光上来讲距离自己的父亲这一梯队差距还是很远的。 

第二、赵括并不是最差的、差的的垫底的将领;

当时赵国廉颇正带着45w将士和秦国对峙,每日所费粮草巨大,而且这种对峙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赵国国内空虚,已经支持不下去了,求和不成的前提下,换将、改变对峙的局面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偏偏换成了赵括,仅仅是因为秦国的反间计么?当然不是,即使赵孝成王年幼无知,但是赵胜呢?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可精明的很,他也同意了换将为赵括,赵括很差么?

四十五万大军,当时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没有QQ,能指挥45w大军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和60w的秦军死战,这样的人能差到什么程度?

战后战神白起曾经对秦昭襄王说过长平一战秦国死伤过半,国内空,也就是说秦国死伤30w以上,这也就说明赵括指挥的进攻还是很有杀伤力的,所以赵括并不是特别的差,之所以败,是因为他的对手太强,是已经封神的白起!

第三、司马迁写的也不全对;

司马迁写史记是在公元前98年后的事情,是长平之战162年后的事情了,就像我们现在谈鸦片战争差不多,所以司马迁写的也不全对。

考古事实证明,司马迁的史记中的确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白起坑差的赵军没有45w,应该只有15w,而且也不全都是活着坑杀的,有很多是战死之后埋入坑中的。

所以司马迁描写的长平之战的经过是不是全部都是真实的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换一种想法来思考:经历了胡服骑射后的赵军强悍的正是野战能力,白起固然是诱敌深入,赵括又何尝不是破釜沉舟,直抵黄龙呢?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一旦拿下白起,60w秦军必然尾大不调,到那时候赵国必胜。

而且赵括还留了30w赵军在外,否则一年后的邯郸保卫战赵国凭什么能坚持下来?司马迁也说邯郸保卫战守城的主力正是长平之战的老兵,仅仅是白起放回的不到一百个小孩能成为主力么?

这一战应该很残酷,赵括一方猛烈的进攻,死伤无数,以至于将领赵括战死沙场,秦国同样也是严防死守,以至于死伤过半。

可惜赵括终究不如白起,赵国终究不如秦国,在白起选定的战场上,秦国的援军形成了合围,赵括败了,赵军败了,赵国败了。

仅仅以长平一败就断定赵括的百无一处的确有些太过片面,之所以无论是赵奢还是赵母都否定赵括是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都是名留青史、彪炳千秋的人物,而赵括,比起平凡的我们是那样的不平凡。

个人浅见,权作抛砖引玉,真知灼见还需各位才子佳人,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认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4
众所周知,赵括因“纸上谈兵”闻名于世,因长平之战备受非议,足足被后人讥讽了二千多年。难道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其实,赵括乃赵国名将,而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之辈、一无是处的庸才。

赵括(?~前260年),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死后,赵括袭封马服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一生征战无数的赵奢都无法将他驳倒,可见赵括应该是一个军事理论高手。

因为赵括深谙军事,喜谈兵学,门徒众多,所以军中将领皆尊称赵括为马服子。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子”的绝非是一般水准,仅此一点,我们就不能否定赵括在军事上的出众才华。

虽然史书中有关赵括及长平之战的记载很少,但是从零星记载中我们还是能够得知,此一役,并非仅仅因赵括“纸上谈兵”而败。在靳生禾和谢鸿喜先生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若不唯成败论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赵括)毕竟指挥赵军对强大的秦军作了极其英勇的殊死战,亦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事实确实如此。

秦参战兵力史书中无确切记载,但长平之役后,秦名将王翦伐楚之时,“将兵六十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由此可知:当时秦具备一次至少集结训练有素60万兵力的能力。战国末年,除秦外的六国中,国力、军力以赵最强,秦伐楚尚且动员兵力60万,而与唯一的一等强国赵倾国决战,不难想见它会发动多少兵力。

据当时战争“十围五攻”(《孙子.谋攻》)的常例,秦军出兵“当几倍于赵”,至少亦当双倍于赵,否则包围赵军是不可能的。到最后总围赵军,秦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连小孩子都发动起来了,这时,秦投入战争的人数又何止百万?而《史记》中又记载,此战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可见,长平之战中秦亦战死不下四五十万人。

后来,白起欲乘胜直下邯郸时,丞相范雎认为“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建议撤兵。秦王准奏,下令班师回朝。这番说辞能被秦王接受,且后来秦出于休整和补充减员,发动邯郸之役推迟一年,都说明了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长平一役,秦军虽胜,但亦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这个结果不可能是战役前期廉颇以“坚壁不战”与秦军相对峙时所致,只能是自赵括全线突击开始,特别是最后反复强行突围时期所致,直至其本人慷慨战死沙场而终。

赵军被秦军围困后,“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在如此情况下,赵括依然斗志不懈,带领赵军奋力突围,“出锐卒自搏战”,直至被“秦军射杀”,可谓英勇。

若非以成败论英雄,赵括其人,虽年轻气盛、缺乏实战经验而有“纸上谈兵”之癖,却非唯知“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指挥四十余万赵军与数倍于己的秦军作殊死斗争的一代统帅。如果这不是赵括平生第一战,唯一的一战,那么,几经磨炼后,赵国出现一位战神也未可知。

赵括“纸上谈兵”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很少有人知晓长平一役中他指挥的赵军曾重创秦军,正如我们不了解石达开出走的真实内幕,不知道历史上真实沈万三的成败之谜,也不知道在海瑞眼中,县官有着怎样的隐身份
第3个回答  2019-10-04
导致他最终失败的“纸上谈兵”占重要。
战场上瞬息万变,不知道变通就是死。
另外,赵括重理论,不讲实际,这点他的家人是了解的。没能给他警钟
秦国连续数代都没有“昏君”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白起没实力会成为“大将”嘛,自身实力加上实战经验。
白起长平之战赢得话只能这样算——实力+经验+运气(遇到赵括)=胜
而赵括实力-经验-运气=输
第4个回答  2019-10-04
我质疑的是为什么秦军会伤亡过半?这才是不合理的地方,秦军已经包围赵军,而且肯定有地形上的优势,军队数量和质量也要强于赵军,那么问题来了,白起怎么会损失那么大?30万人死伤,那个包围圈怎么还能守得住?赵军死了多少?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死伤过半那么白起怎么会想在战争刚结束就要灭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