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的时候文学才刚刚起跑,为什么这么说?

如题所述

时隔两年,因评审机构丑闻而“轮空”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落下了“双黄蛋”。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理由为“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


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获得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理由为“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至此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的一刻,所有猜测奖项的狂欢归于平寂。

两句简洁的获奖理由背后,埋藏着怎样的文学矿源,许多人的文字探寻工程才刚刚开始。如往届一样,媒体开始围绕“他是谁”展开,其人其文其事如潮涌来。对市场嗅觉敏感、早已蓄势待发的图书电商,也几乎秒速推出新晋诺奖作家的作品。

不过,哪怕是诺贝尔奖,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奖,它既不能代表文学发展的风向,也反映不了世界文学的全貌。作为世界级的文学奖项,有不少诺贝尔奖得主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大师,同时也有一些作家被尘封进了文学史中。

回顾历史,从1901年起,诺贝尔文学奖迄今一共颁发了111次,共116人折冠。你能记得的有几位?不要说沧海遗珠,哪怕是将有巨大文学成就的作家组成个榜单,那些诺奖得主也只是其中的少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作品的价值,有超过诺奖级的影响。

2004年诺贝尔奖得主耶利内克就曾说,“汉德克是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5年之后的今天,尽管汉德克幸运地如愿以偿,但类似的“更有资格的”作家,在全球文学界应不在少数。彼得·汉德克2016年曾来中国,当时被问及歌手鲍勃·迪伦获得诺奖时,他直言不讳地抨击瑞典人的错误决定,“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

对我来说,文学是阅读的,而鲍勃·迪伦不能被阅读。”汉德克身上的两个细节,就足以把诺奖的神圣光环给摘掉。事实上,作家们在谈论奖项时,往往很平淡。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还曾在历史上主动提出拒领诺贝尔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5
那个时候出现诺贝尔奖也是为了激励人们更加的热爱文学
第2个回答  2019-10-14
因为这表示在文学这一领域,终于有了世界性的奖项将世界文学串联起来
第3个回答  2019-10-14
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的时候文学才刚刚起跑,那时候的文学才刚开始有点成色。
第4个回答  2019-10-15
因为诺贝尔奖的设立和颁发代表了文学终于有一个正式的奖项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