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历史上九次倒戈,人称倒戈将军,为什么建政后的官方历史对其评价挺高?

为什么建政后的官方对冯玉祥评价高?

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 (今安徽巢湖市),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对于冯玉祥的倒戈次数,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三次有人说八次,但是已经有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已经确定,冯玉祥一生倒戈的次数准确的应该是九次,所以对于这么大数量的倒戈,人们就戏称他为“倒戈将军”。

虽然被称为“倒戈将军”这一充满贬义的称号,但是纵观其一生,历史对他的评价还是褒贬不一的,虽然冯玉祥在军阀混战时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充满对领土的执着和对权力的渴望,是典型的旧军阀行径。但是在抗战爆发后,他却一直坚持着抗战的主张,并且为民族大义不再执着于个人得失,积极奔走于各种抗战活动,不失为一个爱国军人。

周恩来总理就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0

冯玉祥,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中国国民党党员,中国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官方评价的爱国民主人士,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章巢湖,生于直隶青县(河北沧州),1948年死于回国的轮船上。

对冯玉祥的评价,虽然存在许多说辞,但其治军严善练兵好艰苦无人怀疑,布衣将军就是对冯玉祥最好的写照。

事实上,他练兵严格,讲究方法和战术,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长官与士兵同甘苦共命运,要象对待子弟一样关心爱护士兵。还亲编《军人精神书》、《战阵一补》等书作教材,并经常亲自给官兵授课示范。



认为冯是一个爱国民主人士和将领,原因主要在于他一生曾反清反袁反北洋军阀反蒋和积极抗日,在这一点上,大部分人的观点基本上和官方一致。正如冯玉祥在自写的《我》中写道: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的确,冯在爱国爱民上毫不含糊,不论是谁,关系再好,只要不利国不利民,他都会坚定不移地予以反击,所以冯素有"倒戈将军"之称。

当然,冯玉祥毕竟是旧式军人,他生活在中国军阀最多也最混乱的时代,他的思想和行为上也难免带有军阀意识和作风,他曾杀过不少政敌和对手,他的每次反击和倒戈也难免带有自保和求生的成份,以至有人对他的作人和诚信有所怀疑,还有人认为冯玉祥是一个阴险狡诈、思想多变之人,他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充满着对军队、地盘的执着和权力的欲望,是典型的旧军阀作风的体现。

但纵观其一生,再和其他军阀横比,冯玉祥的爱国爱民情怀却不能不值得我们大家称道与点赞。

第2个回答  2019-07-28
冯玉祥一直没有违背孙中山时代革命党的初衷,在之后做的所有事情全都没有违背反满、革命两条基本底线,九次倒戈属于强行拼凑出来的东西类似于“十个不得不看的电影”一样滑稽。
未来的中国历史在脱离了意识形态的纠纷和各种影射史学之后,会更加尊重冯玉祥。
第3个回答  2019-07-28
因为他9次打砸的都是国民党所以说冯玉祥还是很有正面的形象的,他在帮助国家上面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所以说后来会被授予这么大的评价。
第4个回答  2019-11-26
一个倒戈将军而已,历史是公正的,这才百十年而已。死后百十年的好评价算不得什么,有官方操纵的成分。死后几百上千年依然好评不断这才是真本事。就冯玉祥这种人物要名留青史也是跟吕布一样的性质,不过好在人家吕布比他能打仗,而他在倒戈出卖队友上比吕布厉害,一生九次倒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