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冢,陵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社会有严格等级制度,即尊卑之“礼”,严格区分不能混淆,而日常住处和死后葬地的名称也是如此。宫、府、宅、家和陵、冢、坟、林的区别正在于此。

“墓”指地下部分,即“地上为陵,地下为墓”,和地上部分的称呼连在一起称为“陵墓”或“坟墓”。先古时期秦汉以前“墓而不坟”,所以“墓”一般是平的,不高于地面,而“坟”是在墓上堆起一个土包,以做标记。

皇帝死后为“陵”众所周知,如秦始皇陵,黄帝陵,明十三陵等,但特殊时期的人物因为身份、贡献或名望几乎等同于皇帝,故也称为“陵”,如南京孙中山先生的墓称为中山陵,还有湖北当阳埋葬关羽之躯的关陵。“冢”用于王侯将相也没有问题,“冢”本意就是高坟的意思,曹操的墓被认为在“七十二疑冢”之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5

古代平常百姓死后埋葬的叫坟,坟的样式一般都是高于平地,用土堆起来。读书人,或者在社会上有一定声望,但是没有当官,死后安葬的叫墓。墓一般是平的。凡是有官职的死后安葬的都可以称之为冢。

冢的情况有三种:1、死后入土为安,将尸体装棺埋葬的,这种是正常的一种。2、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死后尸体没有能够入土的,将他们生前的衣物安葬的,这种叫做衣冠冢。3、还有我们经常在电视里面看到的,死后将兵器,或者生前心爱的物品埋葬,这种也属于衣冠冢的一种。

历史上有两个人例外,孔子和关羽。他们被称之为文圣,武圣。这种叫做林,山东省曲阜的孔林,河南省洛阳的关林,就是这种情况。帝王死后也要入土为安,规格也是最高的,叫做陵。皇陵一般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广大。如北京的十三陵,那儿埋了明朝十三个皇帝。东陵,西陵是大清皇帝的坟墓。

第2个回答  2020-09-1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或者是词语,一词多义比比皆是,而且不仅如此,汉字和词语在不同的时期,还具有着一定的差别。甚至两个字连起来读,和它分开来读,都拥有着相差巨大甚至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当然,这并不奇怪,中华文化长达五千年历史,汉字词语的含义发生变化也是必然的事。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就是“坟、墓、冢、陵”的真正含义,这4个字拥有着相同的大致含义,他们都是死者去世以后居住的地方。但是,把它们分开来看理解,每个词都有着不同的意思。

首先要讲的第1个字就是“坟”,一般来说“坟墓”二字是连用的,然而,“坟”和“墓”都有着不同的含义。《礼记》中有记载“土之高者为之坟。”

所以,真正的坟,其实是指在地面隆起的土堆。而且这个坟在古时候还有一个特殊含义,之所以要在埋葬棺材的上面堆起这样一个常见的圆锥形的土包,是为了表达此人心中有未平的冤屈。

当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这层含义早已经消失,现在的“坟”只是单纯的表示有土堆的坟头。

第2个字就是“墓”,这个字其实是一个形声字,字的上半部分为“莫”,下半部分为“土”,“莫”的含义为夕阳西下之时,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所代表的含义为“黄昏时刻下葬”。

之所以会用到这个字,是因为古人认为如果死者和太阳一起下葬,就可以和夕阳一起入土为安,淹没于草丛之中,这与当时的风水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墓地与坟地其实完全不同,墓地只会挖一个可以埋葬棺材的坑,并不会像坟地一样在上面堆土包,同时也代表着死者生前没有冤屈。不过,现在坟墓二字经常连用,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本的含义。

第3个字“冢”,这个字也是一个形声字。《说文》中有记载“冢,高坟也”,这也就是说,冢的规模要远胜于坟墓。所以在古代历史中,一般寻常人的墓,很少被称之为“冢”。通常来说,诸侯、贵族等拥有崇高身份的人,亦或者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他们死后所葬之地才能被称之为冢。

除此之外,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衣冠冢”一词,如果找不到死者的尸骨,就将他们的衣服下葬,象征性地修建一个墓地,表示对死者的尊重怀念,比较著名的衣冠冢有杨贵妃、黄帝、袁崇焕等人。

最后一个字“陵”,这个字其实很有代表性,到一个旅游景点去游玩,如果那里埋葬的是古代帝王,这个景点就会以“陵”来命名,比如秦始皇陵、乾陵、明十三陵等。

所以,“陵”在古代历史中,专指皇帝王后的陵墓,因为“陵”所代表的含义就是“专用的升天通道”,所以当这些皇帝逝世以后,就会修建自己专用的陵园。

当然,现在的“陵园”,已经不单单指皇帝陵墓,那些对新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当他们去世以后,他们的目的仍然会被称作“陵园”。比如南京的中山陵,还有烈士陵园。单从这4个字,就足以看出古人对于墓地的讲究,还有风水文化的的特殊性。

第3个回答  2020-03-16
第4个回答  2019-06-25
坟墓的等级与规模。坟,墓,冢,陵从左到右等级不断增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