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删除通讯录有用吗?

如题所述

网贷逾期删除通讯录没有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

扩展资料

网贷逾期不还的后果,具体如下:

1、到期不还首先会产生罚息,根据借款合同中约定为准,一般来 是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1-3倍。

2、如果网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你的银行征信报告上记录你的逾期情况,产生不良信用记录,造成再贷款不易。

3、如果在小额贷款公司办的是抵押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有可能对抵押物进行拍卖处理,以作为抵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8

网贷逾期删除通讯录没有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

扩展资料

网贷逾期不还的后果,具体如下:

1、到期不还首先会产生罚息,根据借款合同中约定为准,一般来 是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1-3倍。

2、如果网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你的银行征信报告上记录你的逾期情况,产生不良信用记录,造成再贷款不易。

3、如果在小额贷款公司办的是抵押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有可能对抵押物进行拍卖处理,以作为抵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2个回答  2019-06-27
你网贷逾期删除通讯录是没用的,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跟你通讯录联系多的朋友跟他们说一下如果打电话来就说不认识你就可以了,还有就是你把电话设置一下搞个陌生人拦截就可以了。但是你借的钱还是要还的如果上征信大数据就麻烦了。
第3个回答  2020-10-30
没用的,网贷只要是合法的,你就必须要还的。
一,电话催收,情况比较轻的,金额比较小的都是电话和短信。
二,上门合法催收,这个是金额比较大的,又不想起诉的时候采取的。
三,起诉,金额巨大,又严重逾期的,才会这样。
这个是合法网贷的做法,有些违法的网贷就比较暴力了,需要你注意收集暴力催收的证据,然后报警保护自己。
想要知道你的网贷合不合法,可以微信搜索,早知数据,进行查询。
该数据源自全国2000多家网贷平台和银联中心,用户可以查询到自身的大数据与信用情况,可以获取各类指标,查询到自己的个人信用情况,网黑指数分,黑名单情况,网贷申请记录,申请平台类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额,信用卡与网贷授信预估额度等重要数据信息等。
第4个回答  2020-12-14
没有用。

网贷一旦逾期不还,首先就要面临高额的罚息以及违约金等。
除此之外,还要面临平台的花式催收,尤其是平台将催收交给第三方之后,所要面临的催收手段是非常恶劣的,比如说爆通讯录、短信群发、恶意p图等等。
虽然网贷不上征信,但是不良记录会留在网贷大数据中。很多平台在审核的时候,都会把网贷大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如果网贷大数据有污点,比如说有逾期或者是频繁申贷记录,那么申请贷款就很容易被拒。
可以从-“飞雨快查”-这个平台得到网贷大数据报告,里面包含网贷历史记录、网贷逾期详情、负债情况、失信信息以及网贷黑名单等信息。
如果查到网贷大数据已经黑了,说明有逾期或者是近期频繁申贷这种不良记录。想要把大数据恢复正常,建议半年内不要再有任何申贷操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