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如题所述

从内部情况来看,昆曲的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昆曲的原创力每况愈下,昆曲自身的创作力没有与时俱进。清康乾以后,原创的昆曲名剧尤其是成功大戏严重匮乏,创作后劲严重不足,昆曲沦为了一种“吃老本”的艺术。我们知道,作为在中国戏曲史的曾经风光了二百年的昆曲,其创作到了清代南洪北孔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之后便没有了强劲的嗣响,失去了强有力的原创推动力量。由此,一方面是折子戏和选场演出形式滥觞,昆曲的演出内容越来越局促狭隘;另一方面,昆曲再也没有出现《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样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品,只能走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极不健康的发展道路,最终逐渐地走进了历史的小胡同。
  二是观赏趣味和审美倾向与社会大众有差距。昆曲剧目多是出自文人雅士之手,但观赏趣味的过度雅化和文词的佶屈聱牙距离大众接受能力甚远。在梁辰鱼、张凤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戏剧家的手中,昆曲创作走的是雅化观赏趣味路线,演出圈子基本上是局限在士大夫阶层人群;昆曲的文词佶屈聱牙的弊病十分明显,即使是《牡丹亭》这样的作品,清代的李渔就对其某些唱词的过度“雅化”提出过批评,称其“妙语”只可做文字观,不能做传奇观②。关于这种高度雅化的观赏趣味和审美倾向是好是坏,“花雅之争”的战局结果说明了一切。
  三是演剧形态的固化和演出内容的模式化,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昆曲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既给昆曲累积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塑造着昆曲的固化特征。从演出行当上来说,昆曲主要是以演出生旦戏为主;在故事内容上,主要是演绎才子佳人和帝妃宫恋的故事,这种固化的演出模式到了清乾嘉以后就给人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审美疲劳负担,随着异彩纷呈而又通俗易懂的花部的兴起及其大受观众的欢迎和追捧③,而昆曲遭人冷落的必然命运拉开了帷幕。
  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编剧、度曲、表演创作人才严重失衡。昆曲在清代以后呈现的是表演艺术的独门“单人舞”式畸形发展面貌。自《桃花扇》以后,昆曲原创剧本创作尤其是成功名作凤毛麟角,同时昆曲音乐的创作创新力量也不复再现魏良辅、梁辰鱼等人的创作气象。在表演上,以京剧、秦腔、梆子腔为代表的花部诸腔又比昆曲的表演更加生猛和出新,在剧目内容上,花部诸腔的创新也比昆曲更为优越,于是,缺乏综合性人才结构支持的昆曲从形式到内容都逐步地落后于花部诸腔,也落后于时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1
随着社会发展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不断影响着我们。很多西方的音乐也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并且慢慢融入到中国的音乐中。而我们中国原有的传统艺术慢慢衰落,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承。昆曲不单单是曲,还有昆曲中古老的中国文明,那些娓娓道来的曲目、那些抑扬顿挫的节拍、那些颇据讲究的身段、动作……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的衰落说明文化的发展必然国际化,但是国际化的发展同时不应该丢掉我们原有的底蕴,还应该重视起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扬!
第2个回答  2019-11-01
昆曲走向没落,在于其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现代昆曲开始引入歌剧、交响乐等流行元素,打造通俗版昆曲,而不再故步自封 。没有一种文化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一种文化有资格舍弃受众群体,多一分包容,才能换来更长久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来。
第3个回答  2019-12-2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所在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在如今中心城市大崛起背景下也有所边缘化,他所代表的文化也将边缘化
第4个回答  2019-11-01
不仅是昆曲,其它剧种也在衰落,这是时代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造成的,因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迫在眉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能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