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民利益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在当代我国社会,人民利益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三个方面。不论哪个阶级,阶层或个人,总是希望社会能够满足他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利益要求。这种要求具体表现为现有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并进一步扩展现有利益;发展新的更广泛的利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对未来利益的预期三个层次。

对现有利益的有效保障是人民利益需求的底限,突破这一底限就必然出现社会动荡甚至政权的解体;现有的利益长期得不到发展,维持原地不动,人民就会对现政权失望,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社会的变革;对人民利益需求的满足程度与人民的预期相差太大,同样也会使人民失去信心。所以,掌握人民的利益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的现有利益并逐步扩展,创造条件发展人民新的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预期并尽可能地实现这种预期,是任何一个政权的历史责任。不如此,现政权便难以长久地存在。

另外,人民的利益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利益需求水平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横向比较的范围会扩大,这样也会促使人民利益需求的变化;而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人民的利益的需求上,就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民利益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人民利益从整体来说,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若按利益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两个层次;若按利益的涉及范围来划分,可分为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若按利益的紧迫程度划分,可分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这些不同层次的利益不能说哪一种利益更重要。虽然作为国家来说,更应该强调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但绝不能忽视人民的具体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没有后者的实现,其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也不可能实现。作为国家应把着眼点放在前者上,而把着力点放在人民的具体的、局部的、眼前的、甚至个人的利益上,这样才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利益,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国家来说,个人利益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个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全部。

作为个人来说,其利益也是分为层次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个人的经济利益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可以把个人利益的层次按其重要性和紧迫程度划分为经济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利益四个层次。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阶级不论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还是文化利益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他们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处于强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绝对利益都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由于工人阶级队伍本身的分化以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作为一个阶级,其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尤其表现在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利益的分化重组上。作为工人阶级主体的产业工人、农业工人、服务业工人虽然各方面利益都有很大发展,但相对来说,是几个得利较少的阶层:经济收入的增长相对较慢,与此相关联的政治利益受到了影响,同时波及他们的文化利益。

经济利益是一切利益的基础,经济地位的下降必然导致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受损。特别是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更加剧了产业工人,农业工人和服务业工人的失落感。但相对于农民和农民工来说,处境相对较好;知识分子阶层的利益相对发展较为平稳。他们在文化上一直就是一个强势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稳步提高,并且这种势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可以说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中获利较多,也较稳定的阶层。

但一些不发达地区的知识分子的利益有时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我国的干部阶层,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在政治上一直是一个强势群体,在文化上也处于相对较强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利益在稳步扩展,但经济地位的提高幅度不大,在目前的我国社会基本处于中等稍偏上的水平。这是我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和企业效益的影响,其经济利益时好时坏,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经济收入较高,在经济上处于强势地位,其文化利益也能得到相应的保障,但从政治上来说,相对处于弱势;中介组织的从事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和非国有单位的管理人员的情况基本相同。

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有两个群体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下岗工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改革成本的承担者,是工人阶级中经济利益严重受损的一个群体,如何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实现再就业是一个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另一个是“农民工”。从身份上来说,他们属于农民,但其所从事的职业则大多属于工人的范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实际上已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已经不再把农业生产作为主要职业,他们理应属于工人阶级的范畴,只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把他们置于非农非工的处境。目前每年这样的“农民工”有几千万之多,潜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一亿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他们迟早要脱掉“农民”的帽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在工人阶级队伍中,这部分人处于最艰难的境地,他们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基本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主要推动者,也是普遍的受益者。同时他们中的一部分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群体,也是改革成本的最大承担者。相对来说,他们的利益从不同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经济利益的损失。

我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也正是这个占大多数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都很落后的阶级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从整个国家来说,能否走出这个令人尴尬的初级阶段,就看我们能不能尽快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如果不能尽快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纸上谈兵。

况且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问题将变得更加紧迫、更加突出、更加尖锐。对于我国的农民阶级,在其利益格局中,经济利益不能不居于首位,其次是文化利益,最后才能谈到政治利益。这是就其利益的紧迫程度来说的。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除以工农两大阶段的分化重组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外,还新形成了几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中的一部分就其职业来说应属于工人阶级,只是其经济地位相对较高。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私营企业主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利益大调整中最大的获利阶层。就个人而言,他们在经济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就整体而言,他们的经济实力已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并在进一步发展之中。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其总体实力是不容忽视的。长期以来,他们的政治地位是不明确的。党的十四大把他们确定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他们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他们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扩张,他们已不满足于只做经济上的强势群体,其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参加政协、人大、民主党派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政治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是把他们长期拒于体制之外还是设法把他们纳入体制之内,就成为一个不能不慎重对待的问题。对此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应该把他们当中的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把他们培养成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优秀一员。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一方面确立了他们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为他们之中的优秀分子参与政治生活创造了条件。

在这两个阶层中,具体情况也是有区别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整体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且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对他们的政治诉求是应该得到满足的;而私营企业的发展较早,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别对待。

总之这两个阶层的利益需求的层次大致是这样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难分孰轻孰重。从资本的本性来看,政治利益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文化利益居于次要地位。但有一点必须明确,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出现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的改革开放就算失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