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吃他汀,血脂已经正常,能否减半或者停止服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心血管疾病对于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不同心血管疾病有着不同临床反应, 它的治疗方案完全不一样 ;其次,心血管疾病还伴有其他的并发症, 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因此,治疗期间需要按照医生嘱咐合理用药。

他汀是一款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目前,他汀 已经成为了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 。但是很多心血管患者吃了一段他汀后,血脂恢复正常,那么可以减半或者停止服用吗?

他汀属于抑制性药物, 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胆固醇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是一款比较全面的调脂药物。他汀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降血清和血脂,使得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外, 他汀类药物还有抗炎作用

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常适用于各类的高血压患者和心脏病患者 ,而且效果显著。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数几十种他汀药物,大大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病率;科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有利于减少动脉硬化以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尽管如此,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轻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 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影响肝脏功能 ,所以在服药期间,患者要明确肝脏功能是否完好,定期做好身体各项检查,降低副作用发生的几率。

另外, 少数的患者还会出现各种皮肤症状,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等等 ;皮肤的颜色会发生改变,表面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红点,又是无任何症状,有时会瘙痒。因此,一旦出现以上几种不良反应, 应在医生的允许下减少用量或停止服用他汀

医生在给患者服用他汀时必须要 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然后对其身体做风险评估 ,只有达到服用标准,那么就可以给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该享受知情权 ,对于治疗的各项内容最好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50岁的林阿姨,是一位有着十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并且伴有高血压症状。所以她 一直在吃医生推荐的他汀类药物 ,服药时间已有8年,所以他的 血脂水平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林阿姨还是会担心,如果生活上细节不注意会不会引起反弹现象。

大家都知道服用他汀的目的是降血脂和胆固醇。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群是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是根据两个方面综合来考虑的。第一患者 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 。第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否正常

其中 心血管疾病包括了冠心病,心绞痛,心梗或是一些有动过心脏支架手术的人 。另外,少数的脑梗塞患者也需要定期去做胆固醇和血脂的检查。 因此不同患者治疗的目标值是完全不同的 ,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去积极治疗。

单纯性的高血压患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范围内 3.4mmol/L ,如果是高血压合并其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风险因素,则要求 低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的数值应该控制在2.6mmol/L以内 ,特别是5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是非常高的。

另外,有部分的 肥胖型心血管患者也应加强合理控制血脂 ,肥胖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远远高于普通人,所以降血脂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合理的使用他汀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而且用药时间需要2-5年才能够起到作用。

生活中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自己服用他汀多年,血脂水平已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并且没有任何反弹现象, 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减少剂量或者停止用药呢? 关于这个问题,专业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方可允许患者停药。

过敏。一般情况下,患者对药物过敏是不允许服用的,他汀类药物也不例外。 服用过量的他汀会引起身体瘙痒 ,甚至是皮肤有红色斑点出现。另外, 患者可能会伴有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结膜炎以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炎症。

还有一种是副作用明显, 如上述的消化不良和肝脏功能不良等 。他汀最大的副作用便是服用后肝脏受到损伤, 如果肝脏转氨酶升高超出正常值3倍以上,就必须要停止用药 。另外,患者必须要定期去复查肝脏功能指标是否正常。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其余是不允许擅自停药的。 大多数的患者在停止服用他汀后容易出现反弹的现象 。患者的血压再次升高,需要重新开始服用药物。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很难彻底治愈的 ,因此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极个别情况下,患者可在医生允许下服药。

比如冠心病患者吃他汀类药物主要的目的是 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斑块破裂,甚至是逆转斑块的作用 。因此它并非只是起到一个 单纯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方可见成效;否则会给疾病造成恶化的效果。

其次, 他汀药物具有预防心梗的作用 ,一旦停止用药就无法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朋友,患有心脏病和高血脂的人群,坚持吃他汀类药物是有必要的, 有助于降低心梗死发病率

预防心血管疾病,必须要从生活方方面面做起,积极倡导 健康 生活理念, 避免多种危险致病因素 任何一个危险因素都会增加患者终生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要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控制和预防,实现 健康 的目的。

1、 健康 的生活起居 。 健康 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疾病最重要的一步,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性而引起。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很多人面临着激烈的 社会 竞争和压力 ,导致了长时间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以及情绪低落。

负面的情绪会大大降低人体新陈代谢能力 ,研究证实生活环境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生活环境舒适的人 健康 指数越高,相反则越低。其次, 长期居住在不良环境下生产生活 ,还会引起其他身体疾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2、 健康 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于降低疾病发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多数是长期饮食结构差,饮食不规律而引起的。外国一项科学追踪结果表明, 合理 健康 的膳食结构能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很多医生强调 患者饮食要注重清淡,营养为主 平时应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 。比如西兰花,西红柿,胡萝卜以及苹果等等;另外,多吃水果还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提高人体消化水平。

健康 饮食习惯中减少盐分摄入必不可少, 过多摄入盐分或油腻的食物 ,容易给肾脏带来严重的负担, 同时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建议居民多食用 健康 的植物油,降低每日盐的摄入量,同时改变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

3、 提高身体素质 。运动是预防疾病的良好。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所以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血管流畅 。另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会给身体带来更高的风险,会随时有致残或者死亡的风险,所以积极参加 体育 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经常 会感到四肢无力,疲劳,乏力 做事情不专心,注意力难以集中 。因此,多运动是最理想的预防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适当的量,千万不要过激运动,否则会适得其反。

心理 健康 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是非常有帮助的 。良好的心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乐观开朗的情绪能提升患者抗病能力, 降低复发的机会

但是一些患者常常会有 悲伤的情绪,紧张,恐惧,痛苦的心情会令病情加重 ,治疗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家属和医生都必须要对患者做好心理建设工作,向患者传递正能量, 减少疾病危害等负面内容说辞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由于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很 多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被检查出患有心梗,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等 ;它们有着各自的临床表现,但是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实际上,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

积极预防之外,生活中应该要保持一个舒适愉悦的心情, 不要对一件事情过分计较,积极保持乐观的心情去面对生活 同时要注重生活质量 ,一旦发现身上出现任何不明症状,都必须要第一时间送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