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克服养育焦虑与教育困境 第四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AI时代,整个社会进入复杂化、信息化,尤其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那么,针对AI时代的教育内卷、养育焦虑、学业负担,家长该如何做呢?

一、针对学校教育,应破除功利化:

1、唯分数;

2、唯升学;

3、唯文凭;

4、唯论文;

5、唯帽子。

2020年10月,中央国务院颁发了《深化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要用创新的评价工具来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的纵向评价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横向评价,即“五育并举”评价。

二、过程性评价不仅看分数,要看各种能力,如运动、社会实践、演讲等综合考量。改变用分数给孩子贴标签的方式,在AI时代要进行多元评价。那么, 怎样建立一套有机的评价系统?

1、用结果评价解决学生学习中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达标的问题;

2、用过程评价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

3、用增值评价判断学生的心智结构和能力成长结构;

4、用综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学校评价必须做出哪些改变?

1、必须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要多元评价;

2、评价方法应注重实证性,加大增值性评价;

3、破除行政化的趋势;

4、强调动态和过程。改进结果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状态。

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不要把儿童大脑(白纸、空瓶)与电脑相比,不要一些把大量信息“塞”进儿童大脑。 如何开发儿童的大脑?

1、有秩序、有梯度;

2、有充分的自由空间;

3、保持干净、放空、科学开发。

五、AI时代很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哪些未来能力不易被机器人取代 ?

1、社交与协商能力;

2、同情心、扶助和关切他人;

3、创意和审美。

六、AI时代给社会教育的建议是什么?

1、点燃心灵而不是塞满大脑;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但目前给孩子所学的知识是大人和校培机构根据应试教育设计的,会养成恶果就是孩子的弃学厌学、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话,加大对孩子心灵的束缚以及创造力的扼杀。因此要“五育并举”破除传统的应试教育,增加孩子心理弹性、德智体美劳能力、公民素养、社会实践动手能力,按照年龄相适应的认知逐步开发,而不是走在传统的K12比拼的恶性竞争状态。处理好人脑和电脑的关系,ACE审美、创造、共情教育将更适应AI时代。

2、应实现“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共享教育,尤其是10后的孩子主要是靠互联网来认识世界(后真相世界)。

七、 破除教育内卷,减少养育焦虑, AI时代给家长的教育建议是什么?

1、敬畏生命;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人,教会孩子独立生存,教会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进行生命历程的教育。

2、学会生存;

掌握学会社会生存技巧,未来的社会是复杂的、开放的,孩子要有社会适应能力。家庭教育重要的是生活教育,就是尝试、经验积累的过程。

“A”型学生——传统观念里的好学生,他们成绩总是“A”,但走出校园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X”型学生(倒T字/斜杠)——成绩不一定拔尖,但愿意承担创新风险,用于尝试新鲜事物。

3、感恩生活;

孩子过早进入竞争社会会影响身心发展,教育部提出的五项管理中提出影响学生健康的三大杀手有哪些?这些与缺乏闲暇的精神生活有关。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善,让孩子更有智慧的生活。

(1)睡眠时间不足;

(2)心理负担过重;

(3)体育活动太少。

4、健全人格。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示范,通过无形的教育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包括亲和力、自信心、责任感、情商、自主能力、自我激励等,比培养单一的智力开发更重要。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尊重、友爱、团结、互助,未来还有信用、忠于信念、担当更高级的人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