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周恩来怎么补充?

如题所述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是在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形势下召开的,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亚非国家间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民族独立与主权、反对殖民主义与世界和平等问题。
当时的美国政府反对召开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会议,更反对新中国参加这一会议。他们使用种种伎俩破坏亚非会议,甚至利用台湾特务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包括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3 人和中国记者5 人在内的11人遇难)以此阻挠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这些阴谋失败后,某些亲西方国家的代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恶毒的攻击,有些甚至直接指明攻击中国。这造成会场气氛十分紧张。人们清楚,由此而挑起争论,有可能转移会议反殖民主义的主题,并有可能使会议不欢而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十分关心和注意中国代表的反应。
1995年4月19日下午,当周恩来总理健步走上讲坛准备发言时,会场已经座无虚席。 人们原以为会听到一个爆炸性的发言,但周恩来总理一开始就心平气和地告诉大家,他的大会正式发言稿已经分发给各位代表,1955年4月19日只作一个简短的《补充发言》。会场一片寂静,与会者都竖起耳朵听这个《补充发言》将说些什么?谁也没有料到,周恩来总理的第一句话竟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接着,他又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他进一步坦率地说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整个补充发言不过20分钟。讲话结束后,会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周恩来总理的发言驱散了会场上的乌云,将会议从对立和争吵的边缘拉回到原定的议程上来,为会议定下了和平协商的基调。
这篇发言最惊人之处就在于周恩来总理没有用闪电惊雷的方式,而是用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回答了那些对新中国所作的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攻击,同时也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了新中国,认识了中国政府的谦逊、诚恳以及对和平的真诚渴望。这篇补充发言是外交史上的经典之作,是高度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