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hr发简历,没有得到回应,你还要争取一下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08
不需要再争取了,因为你已经把你的简历发给hr了,但是他并没有回你,说明hr并没有认可你。
第2个回答  2021-03-08
我是会的,因为我如果喜欢对方的公司,我会尽最大努力去争取。
第3个回答  2021-01-28

现在大部分的招聘网站都可以看到自己简历的投递阅读情况,大家经常会问,为什么很多时候简历显示已读,但却迟迟没有收到回复呢?对于求职心切的人选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作为一名混迹招聘圈多年的HR,我来告诉各位,很多时候并不是HR不想回复,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简历太多,HR没有时间回复:

我们每位HR手上可能会同时操作十个以上的职位,这些职位会会被同时发布到多个招聘平台,每个职位在每个平台上每天至少会收到不少于几十份的简历,所以每天处理投递进来的简历就是很大的一份工作量;而且主动投递来的简历往往匹配度并不是太高,合适率往往不足10%,所以我们要抽出更多的精力去主动搜索邀约我们认为合适的候选人。

2、HR回复不合适后,人选不依不饶,索性不回复:

人选往往认为自己很合适,各种质疑HR的判断,各种找理由,而HR为了避免人选的误会,还要一而再的详细解释,特别浪费时间。HR作为直接与用人部门的需求沟通者,大概率是能把握好每个岗位的真实需求的,有很多年龄、经验、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可能不适合发布上去,但用人部门确实有要求;还有就是HR每天看上百份简历,可能你的还不错,但真不能排除有更好的,HR也会择优先面试的,所以不要跟HR矫情。这样反而让HR觉得回复了更是给自己找麻烦,索性不合适就不回复。

3、很多简历不打开就能判断不合适:

比如年龄、学历、性别、在职/离职情况等,所以可能根本就不会打开,甚至还费心劳力的给你回复一个不合适。

4、职位不着急招聘:

这个,你可以通过看HR的活跃度、职位刷新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你真的很想去这家公司,简历却迟迟没有回复,那就坐以待毙了吗?应该如何再争取一下呢?

1、再次给HR留言:一段话说明自己的求职意向和匹配的点,这样可以争取到一次简历再次曝光在这位HR的眼前的机会,不排除他第一次看简历时要求过高了或者后来岗位有调整,从而错过了与你的相遇,所以可以通过留言,再次创造一个相遇的机会。

2、关注/收藏这个职位:让对方HR知道你的意向,一来HR可以通过2个端口看到你的简历,增加你简历的曝光度;二来HR更倾向于找对公司意向度高的人选,因为被放鸽子的概率要低很多。

3、联系这个公司的其他HR:即使是同一个公司的HR他们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标准也难免有差异,如果你真的对这家公司意向度很高,可以试着从不同HR那里下手,没准就能争取到一个面试机会,进而争取到一个满意的offer。

4、通过其他招聘渠道再次进行投递:因为一家公司的职位往往不只通过一个网站进行发布,所以可以试试在其他网站上能否找到该职位,进行投递。同样也是通过多渠道让自己简历在该公司的曝光度,从而争取机会。

如果是真的不合适或者企业真的不着急招聘,那也无需太勉强,我们还可以通过多投递一些企业,提升自己简历的匹配度,进而争取到更多机会。

分享一下我在快速浏览简历时,会关注的一些关键点:

1、学历:学历是求职的一块敲门砖,大部分企业都会关注,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大厂,会将学历作为基准门槛;

2、专业要求:这点主要适用于应届生或者专业属性比较突出的职位;

3、年龄:年龄是一条无形的线,画在了每个人选身上。绝大多数岗位在发布时都不会写出它的期望年龄,但这个岗位的领导、或者HR心里都有一个线,什么年纪大概率要达到什么水平,什么年纪大概率更能体现我们的公司文化;

4、工作经验:和年龄是一个道理,虽然英雄不在年高,但从有时缺少经验的积累很难达到资深,而有多年的经验仍然还是专员,又不免让人猜疑你的能力。HR在筛简历的时候,更喜欢做“大概率事件”;

5、求职状态:如果目前在招的岗位为紧急职位,那么你是离职状态无疑是加分项,但空白期也最好不要超过2个月,这样HR心里难免会嘀咕你找工作的能力或者猜疑你是否中间入职了其他公司;如果是在职情况的话,最好2周内能到岗,如果拖得时间过长,HR往往担心会被放鸽子,导致自己的劳动白白流失;

6、期望薪资:比你真实的期望薪资高出1-3K,视你的基础工资而定,这样一来可以试探出企业是否能给出你期望的薪资水平,HR如果能联系你的话说明大概率是能给到你的期望薪资的;二来后期面试通过后给谈薪留出空间,不至于上来就被HR打压到真实期望以下。

7、自我评价:不要写的太概括。比方不要写“沟通能力强”“组织能力好”等这样高度概括的句子,建议写量化的、或者实际案例的列举。

找工作还是不要操之过急,如果你的公司2-3周内能办完离职,真心建议你骑驴找马,这样既不会受到新公司因入职时间太长而产生的犹豫,自己在面试、谈薪等环节也能在心理上处于相对“有恃无恐”的优势状态;当然,如果你是离职状态,只要不是空白期太久,也不建议你太着急,一般0-2个月的空白期HR都是可以接受的。

面试时不要千万不能唯唯诺诺,学生思维,你要表现的你的经验、能力、资源是能够匹配上我们公司职位的,而不是单纯来我们公司学习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