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嵌体的牙体预备方法

如题所述

(一)针道的预备
针道的固位作用主要是依靠有一定深度的金属针嵌入牙本质内,因针的四周有壁,可产生摩擦力和榫合力,故可阻止修复体向各方移动,因而固位作用好。其固位作用的大小与针道数量和针道间距离有关。一般要求2-4个针道,针道间的距离愈远,则固位越好。针道的位置最好在接近釉牙本质界的牙本质上,深度以1.5-2.0mm为宜。如系死髓牙可适当加深到2.5mm.针道的大小以不超过700号裂钻为佳,各针道间应彼此平行。
(二)短斜面的预备
在牙合面边缘上做短斜面,可以保护薄弱的洞壁和脆弱的牙尖,同时可加强嵌体边缘与牙体组织的密合,使粘固剂不易被唾液溶解,也起到了辅助固位作用。要求短斜面与牙长轴成45℃夹角,短斜面的倾斜度不易太大,以免影响嵌体的固位。
(三)无倒凹
嵌体所覆盖的范围内无倒凹存在,各轴面与针道彼此平行,以便顺利取戴。 (一)后牙牙合面过度磨损、隐裂
过度磨损的后牙,一般都有牙本质敏感和不能咀嚼食物的现象,牙体预备时较为困难。首先磨去突出的边缘,尽量减少颊舌径宽度,以减轻牙合力。然后沿牙合面解剖外形磨除牙体组织,也可适当磨除对拾牙牙尖,获得1.0—1.5mm的间隙,抬缘处作短斜面。用700号裂钻或相当于700号裂钻大小的金刚砂车针制备4个1.5-2.0mm深的针道。针道分别位于后磨牙抬面的近中凹、远中凹、颊沟和舌沟的接近釉牙本质交界处的牙本质内。如为尖牙针道,则位于殆面的近中凹和远中凹牙本质内。高嵌体覆盖整个殆面及殆缘。
(二)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
1.一般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后,所剩余的健康牙体组织少或为薄壳状,且经牙髓或根管治疗后,牙质较脆弱,虽做充填治疗,仍易发生牙冠纵折或牙尖的折裂,导致治疗失败。为了预防牙折和恢复功能,抬面必须全部覆盖金属。如缺损未涉及邻接关系,设计与牙体预备要求同后牙过度磨损。
2.后牙牙合面大面积缺损,已涉及邻接关系时,除抬面覆盖外,还需做邻面片切,恢复邻接关系,以嵌体冠的形式修复牙体缺损。如缺损仅涉及一侧邻接关系,健侧不做邻面片切,胎面上制备2—3个针道。
3.后牙颊面或舌面大面积缺损,并已达到牙合面,但未涉及邻接关系,金属覆盖颊殆面或舌牙合面,非覆盖侧轴面的牙合缘形成短斜面,针道部位尽量在非覆盖侧抬面上,数量2-3个。
4.后牙颊(舌)牙合面缺损并涉及邻接关系,金属覆盖颊(舌)牙合面及邻面,各轴面间相互平行,与针道间也相互平行。由于缺损较大,应选择牙体组织较多处制备针道,针道数量可为1—2个。
(三)后牙颊尖或舌尖折裂
1.后牙颊尖或舌尖折裂,但没有破坏邻接关系时,用高嵌体修复牙合面和颊(舌)面,健侧牙合缘上制备短斜面。如系活髓牙,不能在牙尖处制备针道,以免伤及髓角。如系治疗后的死髓牙,针道位置可灵活设计,以扩大针道距离、增加固位力为主,针道数量2-3个。
2.后牙颊尖或舌尖折裂,邻接关系已遭破坏时,需做邻面片切,片切面与制备后的轴面与针道间尽量保持互相平行,不必与非覆盖侧轴面平行。此类牙体缺损,基本上均已做牙髓或根管治疗,针道位置设在健康牙体组织较多处,针道数量1-3个不定,深度可达3mm.由于缺损面积大,宜用嵌体冠修复殆面、邻面、颊(舌)面,非覆盖侧轴面牙合缘制备斜面,短斜面的长度可达2mm左右,以增加固位力。
(四)后牙邻面牙体缺损
虽经充填治疗,仍不能恢复良好的邻接关系,或后牙间有小间隙,食物嵌塞严重时,可用高嵌体修复抬面和邻面,除常规牙合面磨除和3-4个针道外,邻面片切要达到自洁区,牙合缘需做短斜面。
(五)后牙严重釉质发育不全
后牙严重釉质发育不全常可形成低殆或龋坏。采用高嵌体修复既可恢复咬牙合功能,又能起保护牙体组织的作用。设计与牙体预备要求基本同磨损牙,但覆盖的牙面应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决定。
(六)后牙牙合面大面积缺损
轴壁尚完整,没有足够的牙体组织可供制备一定数量的针道。
1.充填治疗中,已在根管或髓腔中放置金属钉或桩,并与银汞合金结合,形成桩核者,除在健康牙组织上制备针道外,银汞合金充填体上也可制备1-2个针道。金属覆盖牙冠牙合面,殆缘做1.0mm长的短斜面。
2.常规充填术,可在牙合面制备箱状嵌体洞形,底平壁直,深度为2—3mm,以箱状固位型取代针道固位,也能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抬缘短斜面长度可达2mm左右,常规金属覆盖抬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