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和神秀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各都

惠能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和神秀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各都是什么境界?为什么选择了惠能六祖?看你们得境界。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
  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禅宗故事--菩提本无树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 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慧能的意思"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五祖擦偈:心本不生不灭,遇境似有境灭还无。心之所以有挂碍、有尘埃,只是因为,心对世界万事表面的相有所住。故人会有烦恼,进而产生贪嗔痴,无法明心见性,得到真正的自在。要知道,世界上万物都是终须败坏的。所以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不应该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恋它。所谓万物皆为我所用,并非我所属。心无所住,无所挂碍,即是无心无尘。
  五祖的意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着,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着,你执着它做什么?你执着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着些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5
当然了 慧能大师已经悟道了 悟出诸法空相了 神秀那个还有一个 “我”的存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