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灰土地基在中国古建筑中的应用

如题所述

灰土地基在中国古建筑中的应用:灰土作为建筑材料,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南北朝公元6世纪时,南京西善桥的南朝大墓封门前地面即是灰土夯成的,北京明代故宫大量应用灰土基础。灰土基础的优点是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就地取材,可以节省水泥、砖石等材料。缺点是它的抗冻、耐水性能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或很潮湿的地基上不宜采用。

【灰土地基】是用石灰与黄土拌和后铺在槽内,分层夯实做成的基础。常见到的灰土比例有3∶7,4∶6,5∶5或7∶3,6∶4(前为石灰,后为土,以体积比计算)。清代还有泼江米汁做法,故宫基础就是按此法筑成。在两步灰土之间泼洒江米汁(即糯米汁)是为了增加二层次之间的结合力。按清陵工程历届成案,江米汁系以水一千斤、江米三合、白矾六钱的比例调制。
灰土基础是由石灰、土和水按比例配合,经分层夯实而成的基础。灰土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含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限度后,灰土的强度反而会降低。这是因为消石灰在钙化过程中会析水,增加了消石灰的塑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