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光的全反射

如题所述

1. 光的全反射原理</


当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 n 大于1)向光疏介质(折射率 n' 小于1)传输,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 Cn * sin(C) = 1)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的本质。全反射并非折射的完全消失,而是折射角等于90°,折射光线概率为零。


1.2 临界角的奥秘</


临界角的出现源于折射率差异。折射率越大的介质,临界角越小。例如,当光从折射率 n = (2/3)√3 的介质射向空气,临界角 C = 60°。记住,这个定律意味着当光线从光密到光疏,角度一旦超过临界角,折射就不再发生,反射成为主导。


1.3 常见临界角与光的路径</



    常见折射率与临界角如 n = √2 对应 C = 45°n = 2/√3 对应 C = 42°,等等。

临界角并非随意设定,而是折射率与入射角度之间的一个转折点。光从光密介质入射,折射角逐渐增大,当折射角达到90°时,入射角便达到了临界值,折射光线不再出现,这是光在特定条件下选择反射而非折射的关键。


1.4 全反射的条件</


要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 光源从光密介质入射;② 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2. 光路图绘制步骤</



    首先,检查入射条件是否满足全反射,即介质类型和入射角是否符合条件。
    其次,若满足条件,利用折射定律计算折射角。
    最后,画出清晰的反射和可能存在的折射光线,记住,反射光线始终存在,而折射光线在临界角以上不再出现。

3. 实际应用示例</


想象水面下的光源由于全反射,只有一部分区域可见。水的折射率 n 已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水面亮区的半径和面积。通过折射定律、几何关系以及光线传播的条件,我们可以联立方程求解出具体数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