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初衔接

如题所述

如何做好小初衔接
“初中和小学有哪些不同,怎样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孩子升入初中后,面临三个不同,即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科目设置的不同,初一新生要注意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调整。在小学里,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老师的教学重点侧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明显的依赖和被动性,一旦离开老师和家长,不少学生往往无法自觉安排学习。
  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
  初中生要主动学习  一位家长说:“上小学时,我的孩子是班里的尖子生,升入初中后,虽然孩子仍很努力,可成绩却不太好。”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小学的尖子生,进入初中后,成绩不一定继续保持领先。相反,有些上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后来者居上,成为尖子生。这是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主要靠的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合理适宜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创造的学习能力。此外,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好方法让学习更轻松  孩子升入初中后,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应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发问讨论;每周一小结,每章一总结。
  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预习,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由于初中的学科多、内容广、容量大,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己消化。初中生在预习时应做到:首先大致浏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其次,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做出记号,多问些“为什么”,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学起来会更轻松。做作业的第一步应是复习相关的知识,在头脑中搜索一下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努力将所学知识回忆起来,若实在回忆不起来,再翻开课本或笔记阅读对照,以便将所学的知识温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去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应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路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
  “适应期”从心理调整开始  初一新生会面临许多问题,不适应是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主要是心理上、生理上和环境上的。上了初中,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孩子们从未遇到过的,有些孩子不免感到恐惧;到了一个新环境,面对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
  高级心理咨询师高源指出,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孩子会有失落感,特别是上小学时成绩很好、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的孩子。因为孩子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现在的成绩平平,肯定一时接受不了,所以往往情绪低落,怀念以前的小学生活。
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和孩子不必紧张。作为家长,首先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在中学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功课紧、竞争压力大等;其次,帮助孩子正确定位,制定新的学习目标也是必要的。家长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考前几名,给孩子过多压力,而是要引导孩子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另外,学生在新学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表现自己,一方面能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让别的同学很快认识自己。对新的变化、新的问题要勇敢地面对,主动去适应新环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父母或老师求助。
初一上学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这时父母抱怨、责骂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3、看电视的转变: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习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
要想让孩子升入初中后适应得更快更顺,家长从现在起就得从四个方面早做引导。
分配家务劳动给孩子   
从小学到初中,老师从“抱着走”到“领着走”。小学班主任一天到晚和学生在一起,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学生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保护下前进。而中学,班主任许多事都是布置给班委会,让班委会同学率领大家完成,不再是步步“呵护”。  因此,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独立生活、独立处事的能力,使他们较快地成熟起来,好适应初中的学习。例如,孩子自己的东西要他们自己整理,一定要适当地给孩子分配家务劳动,不是“只要读好书,其他的我们全包”。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些活动,增强处事能力。孩子对消费有要求,作为家长一般应满足,但要告诉孩子,勤俭节约,零用不要太多,不要与人攀比。
教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青春期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过窄的人际圈子,将制约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总从孩子嘴里听到那一两个同学的名字,就要引起注意,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导一下。
  家长可以提前做预防,从现在开始就开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读健康书籍。教孩子一些择友原则,告诉孩子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要大度些,学会宽容。另外家长还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家长要尊师重教,鼓励孩子与老师做朋友,参加社区里弄活动,处理好邻里关系。
做好“强中自有强中手”准备
 进入初中后,不少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因此,家长要使孩子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正确评价,并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小学升入初中,孩子的功课从单一到繁复。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而中学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了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换了内容,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
  此时要正确处理好孩子“学”与“玩”的关系。不要一看到功课多了,怕孩子掉队,动不动就给孩子买课外辅导书,布置课外作业,这样不但不能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还很可能帮了倒忙。有些孩子原本学习效率高,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迅速完成,但发现自己作业一做完家长就又要再额外布置作业,就干脆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拖拖拉拉地写,时间一长反而养成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
  这时家长不要与别人比较孩子,鼓励孩子不要灰心,刻苦勤奋。要鼓励孩子解除顾虑,学习上不要羞羞答答,要设疑、解疑,学习要有自学能力,家长给孩子创造环境,家长不要迷信家教,学习方法靠自己去领悟,认真预习、听课、复习、测验、提高。
如何做好初小衔接 培养优秀初中生?
   小学升初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的改变,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而初中阶段竞争大,对于心理还不是很成熟的孩子也会造成不小的压力。因此,家校配合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要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要配合学校教育,就要积极主动地去访问学校、访问老师。沟通时不仅问分数,还要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心理状况,使家教更有的放矢。
  对于如何做好初小衔接,老师们也给出了建议:可以上一些质量较好的衔接班,提前感受一下初中学习。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初中感受一下氛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中上中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介绍经验,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还可以让孩子写一下心中的初中是怎么样的。做孩子的知音
初中阶段 家长如何培养 学习优秀的孩子
小学升初中这个时期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是打好高中基础,储备知识冲击重点大学的最佳时期,如果方法不得当或错失机会,今后补救矫正就费时费劲。
  在初中阶段,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长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此不要过度宠爱孩子,否则会让他丧失上进欲望。家长要注意,过度的啰唆,会使孩子感到厌烦,要平等地和孩子交流。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形象,多与孩子交流,做他的第一个知音。
  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进度、弱点、强项,有效地指导孩子学习,帮助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计划。给孩子的定位要合理。
家长要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培养眼快、脑快、手快的习惯,培养挤时间学习的习惯,培养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