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对彼此丧失兴趣,中年婚姻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如题所述

中年婚姻危机的根源:夫妻对彼此丧失兴趣,不是因为钱就是因为性

中年夫妻那些事儿,明白人一笑了之。

圣人说:40不惑,50知天命。所谓不惑,不过是经历过读书、恋爱、结婚、生子、抚养孩子、按部就班工作之后,两个人丧失了最初那种对待生活的憧憬与激情,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磨中,在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彼此消解、对立、再消解、无心无绪的透亮过程。

中年夫妻被困在人性里,也被迫在人生枷锁中苟活。

因为他们深知:换一种方式,比如换一个老婆或老公,激情过后依然是过一地鸡毛的日子,人生如是,哪还有什么不一样呢?哪能有什么不同呢?与其如此折腾,不如形同大多数人,蝇营狗苟,普普通通,循规蹈矩,也就罢了吧。

所以,正如晏殊这首词所表达和泄露的心绪一样,不如怜惜眼前: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那么,中年人最擅长练习的“眼前”是什么呢?现实地说,一是钱,二是孩子,三是性

为什么钱排第一位,道理不言自明。

人都是从二八青春年华过来的,最初情满春江,意上心头,对人以及人心尚有甜蜜的憧憬与向往。情深时,没钱也能饮水饱;有钱,则更是锦上添花。

但随着时日推移,生活峥嵘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一瞬间人人都变得凶悍而无情,凡事皆讲规则,诸事皆以钱为出发点。

昔日柔情人性,以及学校中教授的种种规则法律,突然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偏见、浅见、潜规则,不成文的规定规矩。

为了在社会中生存下去,我们不得已做出了各种改变,逐渐一切向钱看,情绪扔掉,蝇营狗苟也在所不惜——都要养家糊口,谁又是单独为自己活呢?

普通中年夫妻,在外过着这样的职场生活,回到家也只能陷入柴米油盐、孩子学习等繁杂琐碎之中,两个人都筋疲力尽,再也没有精力互相安慰和哄骗对方,情感也因此一日日淡下去,浅下去,直到一方忍不住出轨求激情,一方心灰意冷只能从钱上找回安慰。

说起来,中年夫妻并非无性,可能只是相处太久,太过熟悉,而丧失了对彼此的兴趣。这种“丧失”,不能全怪生活的平淡与惯性,还与人的年龄与身体状况有关。

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身体机能处于退化状态是不争的事实,但从进化角度而言,与其说是身体机能在减退,不如说大脑发育与意识形态上的深度进化,使得人在不自觉地关闭身体一些并不十分必要的功能,比如性欲。

无论是成功的中年人,还是普通中年人,只要阳寿不尽,必然要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有人人近中年才找到自己,于是倾尽全力去追寻。

无论是出于对更大成功的渴求,还是出于生活的压迫,人们都会将精力聚焦于自己的目标。而当人们聚焦于自己的目标时,身体的其他功能比如性欲望就会相应地减退。

这种此消彼长,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太极八卦阴阳说,也客观揭露了一种规律:人的进化并不像他人或历史告诉我们的那样,到了什么阶段就应该如何如何,而在于自身对生命的理解与追求。

当一个人醒来,无论他在20岁,还是在40岁,他都是醒来了,而且将在灵魂醒来的状态下,迸发出极大的潜在力量,从而改变和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彼时,性欲会变得无关紧要,而人生目标的实现才是最为关键的。当性欲和性功能所承载的繁育后代使命完成之后,人就不大会有强烈的性需求。中年夫妻之间,多半如此。

性欲不再重要,因为生育使命已经完全;性欲在婚姻中和家庭关系中还有存在必要,也仅仅因为它是两人关系的润滑剂。

倘若两人都对生命程序之外的人生有更为广阔的探索与研究,倘若两人在探索过程中幸运地产生共鸣,那么性欲还是有的,而且它不仅使得婚姻关系较之从前更进一步,而且从情感上来讲,更是一种全新的升华。

毕竟,我们当初是因为对方的独特,以及对生命的好奇与探索,才彼此结为连理进而孕育了生命;倘若能够在时间的推演之下,在机缘巧合中,得以发现对方人性中更为深广厚重的一面,岂非此生一大幸事?

所以,我们所说的,不是人们眼中简单所见的钱与性关系,而是它们在特定年龄阶段所涵盖的社会学意义与功能。

但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被眼前所见(如性、钱、生活流程)所束缚,而没有对它们更为舒缓而自在的解读或探索,或许的确是一种简单幸福;也有可能,会是另一种遗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4
中年婚姻危机的根源就是夫妻双方不懂得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不能够尊重对方的行为。
第2个回答  2021-03-04
沟通不到位。两个人工作都十分忙碌的,很容易忽略互相的感受。使得夫妻之间的感情变得很冷淡。
第3个回答  2021-03-04
对彼此有了厌倦之情,觉得对方哪哪都不顺眼,非常不合自己的心意。
第4个回答  2021-03-04
其实主要是因为两个人没有什么情感交流,而且两个人在过各自的生活。
相似回答